孩子乳牙周围的牙龈如果突然变得异常肿胀,可不是小问题——这往往提示背后藏着健康风险,最常见的就是乳牙根尖周炎。有研究显示,2-5岁的小朋友里,约17%会查出根尖周炎,而且大多数都和龋齿没及时处理有关。
为什么会得根尖周炎?
龋齿一步步“咬”进去:孩子吃了含糖食物后,残渣粘在牙面上,细菌分解这些糖会产生酸,时间长了乳牙脖子那里会先出现一圈龋洞(就是常说的环状龋)。如果不管它,龋洞会越钻越深,一直碰到牙髓(牙神经),细菌一旦钻进牙髓,就可能引发根尖周围的炎症。
磕磕碰碰也会“暗伤”牙齿:小朋友刚学走路或跑跳时,平衡感还不好,摔一跤、撞到嘴巴很容易让乳牙“受伤”——有时候牙齿表面看着没破,但其实内部已经震荡了,甚至会出现牙根慢慢吸收的情况。拍牙片能看到根尖那里有异常,而且据临床统计,乳牙外伤后得根尖周炎的概率还不低。
怎么看出孩子可能得了根尖周炎?
要是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得赶紧注意:牙龈肿起来消不下去,按的时候还软软的像有波动感;牙龈颜色变成暗红或紫红色;吃饭的时候不愿意嚼,还老流口水;有的孩子甚至会发低烧、闹脾气。
特别要提醒的是,乳牙的炎症可不是只影响这颗牙——它可能会伤到旁边的恒牙胚,导致以后长出来的恒牙釉质不好,甚至没法正常萌出。
得了根尖周炎该怎么办?
发现孩子牙龈肿了,第一时间要去看牙医,别自己瞎处理。医生一般会做这几项检查:用冷或热的东西测试牙齿有没有反应(看牙髓是不是还活着);让孩子咬一咬东西,找出疼的原因;拍牙片看看根尖的炎症范围有多大。
现在针对乳牙根尖周炎,常用的是儿童专用的根管治疗,用适合小朋友的消毒药。只要规范治疗,炎症大多能控制得很好。
在家怎么照顾发炎的孩子?
饮食要“软、温、淡”:发炎厉害的时候,给孩子吃流质或软乎乎的食物,比如粥、烂面条;别让孩子吃太酸的东西(比如柠檬、酸梅),不然会刺激肿起来的牙龈;食物温度要适中,太烫或太冰都不行。
口腔清洁别偷懒:可以用儿童专用的抗菌漱口水帮忙清洁(但得按医生说的用);用软毛牙刷轻轻刷肿的牙龈旁边的牙齿,别太用力;还可以用菌斑显示剂(能染出牙上脏东西的液体)看看刷干净没——染出来的地方要再刷一遍。
疼的时候这样缓解:肿得疼的时候,可以用凉毛巾或冰袋隔着纱布敷一会儿,每次敷5-10分钟(别直接敷皮肤);如果孩子疼得厉害,得找医生开局部用的麻醉药(别自己买);还可以陪孩子玩游戏、看动画片,转移注意力,别让他总想着疼。
怎么预防根尖周炎?
其实,根尖周炎是能预防的,关键要做好这几点:第一,好好刷牙——每天早晚各一次,用软毛牙刷,力度别太大(像摸鸡蛋的力气就行),要刷到牙齿的每个面;第二,管好孩子的嘴——少吃高糖的零食(比如糖果、甜饮料、蛋糕),就算吃也要控制次数,别一天吃好几次,吃完赶紧漱口;第三,定期看牙医——每3-6个月带孩子去检查一次牙齿,早发现龋洞早补,别等变成根尖周炎才处理。
有研究证明,只要坚持这些科学的护理方法,孩子根尖周炎复发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乳牙虽然会换,但它是恒牙的“向导”——帮恒牙占位置、引导恒牙萌出,还能锻炼孩子的咀嚼功能,特别重要。所以一旦发现孩子乳牙牙龈肿了,别犹豫,赶紧带孩子去看牙医,让专业的人处理,才能把伤害降到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