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耳朵疼是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外耳道炎——简单说就是耳道皮肤发炎了。小朋友活泼好动,很容易因为耳道进水、掏耳朵不当或细菌感染引发这种问题,搞懂原因和正确护理方法,才能帮孩子快速缓解。
儿童耳痛的常见诱因
外耳道炎是小朋友耳朵疼的“主要凶手”,尤其在潮湿季节更容易发作。罪魁祸首是耳道皮肤的“保护屏障”被破坏:比如玩水、洗澡时耳道进水没及时弄干,或者用棉签、挖耳勺掏耳朵太用力,把皮肤弄破了,再加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细菌趁虚而入,就会引发炎症。
为什么耳道会发炎?
外耳道是外界和中耳之间的“通道”,表面皮肤本来有一层“保护壳”(角质层)。如果耳道老潮湿(比如进水没干),这层“保护壳”就会变弱,里面的细菌容易“作乱”;再加上小朋友掏耳朵时不小心划破皮肤,局部防御能力下降,炎症就跟着来了。
孩子耳朵疼,家庭护理这么做
如果孩子因为耳道进水引发疼痛,家长可以按这几步处理:
- 先擦外耳道口:用医用纱布轻轻擦外耳道口的水,别用掉毛的布,避免纤维留在耳道里;
- 再吹干耳道:用吹风机离耳朵至少20厘米,开冷风或低温档吹一会儿,把耳道里的潮气吹干;
- 靠重力排水:让孩子侧躺着,疼的那只耳朵朝下,保持几分钟,靠重力把耳道里的水排出来。
这些护理误区别踩
很多家长的“好心操作”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疼,一定要避开:
• 掏耳朵太用力或太深:用棉签、挖耳勺掏耳朵,反而容易把耳垢推到耳道更深处,甚至划破皮肤;
• 乱涂刺激性东西:自己给孩子滴酒精、醋之类的“偏方”,会刺激已经发炎的黏膜,疼得更厉害;
• 忍着不去医院:觉得“过两天就好”,结果感染扩散,反而要治更久。
耳朵疼时,这样缓解更有效
如果孩子已经耳朵疼,可以试试这些方法减轻不适:
- 冷敷:用冷敷袋(或毛巾包冰袋)敷耳朵,每次不超过10分钟,能缓解肿胀和疼痛;
- 垫高头部:睡觉或休息时,把孩子的头垫高一点,能减轻耳道充血带来的疼;
- 调整饮食:少吃辛辣、发物(比如海鲜、羊肉),避免加重炎症反应。
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现,别犹豫,立刻带去看医生:
- 体温超过38.5℃一直不退,或发烧超过24小时;
- 耳廓周围红肿、发热,一碰就疼;
- 听不清声音,或说耳朵里有“嗡嗡响”;
- 疼得越来越厉害,或持续2-3天还没好转。
平时怎么预防?
想让孩子少遭罪,关键在“防”:
- 玩水戴防水耳塞:游泳、玩水上乐园时,给孩子戴专门的防水耳塞,避免水进耳道;
- 洗澡保护耳朵:洗澡、洗头时,用防水棉球轻轻塞住外耳道口,别让水进去;
- 定期查耳道:每年带孩子去耳鼻喉科,让医生用耳内镜看看耳道有没有耳垢堆积、皮肤破损,早发现早处理。
医生开了滴耳药,怎么用才对?
如果医生开了滴耳药,按正确步骤用才能有效:
- 让孩子侧躺,疼的耳朵朝上;
- 轻轻拉一下耳廓(小朋友拉耳屏往前下方),把耳道拉直,方便药进去;
- 按医生说的药量滴药(别让药瓶口碰耳朵,避免污染);
- 保持这个姿势10分钟,让药充分吸收,再起来。
最后要提醒的是,不管孩子耳朵疼是轻是重,都别自己乱用药或信“偏方”。外耳道炎看似小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引发中耳炎甚至影响听力。只要及时找医生,用对方法,孩子的疼很快就能缓解,也不会留下后遗症。家长多懂一点,孩子就少受点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