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发现口腔出血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得了重病”。其实临床数据告诉我们,超75%的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牙石堆积——这种由菌斑矿化形成的硬质沉积物,表面沾着很多致病细菌,会持续释放毒素伤害牙周组织。
牙周炎的典型临床表现
当牙石堆得超过牙龈边缘,就会形成深度超过3毫米的牙周袋。这个“隐蔽空间”成了细菌繁殖的“温床”,会引发三个典型症状:
- 晨起出血:晚上唾液分泌少,口腔局部抵抗力变弱,细菌的代谢物一直刺激牙龈,稍微碰到(比如刷牙、咬东西)就会出血;
- 牙龈变样:健康的牙龈是粉橘色、有“橘皮样”纹理的,发炎后会变成鲜红色“火山熔岩”状,一碰就容易出血;
- 牙齿异常:当牙槽骨吸收超过1/3,牙齿可能会松动、移位,有的还会变成扇形排列。
牙周健康和全身疾病有关联
近几年研究发现,中重度牙周炎和很多全身疾病都有关系:比如这类患者得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更高,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会更难。可能是因为牙周的致病菌会随着血液跑到全身,释放的毒素引发全身炎症;还有研究显示,牙周袋的深度和口腔HPV感染有一定关系。
牙周治疗的现代方法
针对牙周问题,现在有多层次的治疗方案:
- 基础治疗:用多频段超声设备清除牙石,再用内窥镜检查牙龈下面的情况;
- 药物辅助:在局部用抗菌药控制菌斑再生,巩固治疗效果;
- 激光治疗:用特定波长的激光处理牙根表面,帮忙杀菌和修复组织;
- 维护计划: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定定期复查的方案,监测牙周状况。
家庭护理要讲科学
日常口腔护理得用系统化的方法:
- 电动牙刷这么用:用改良巴氏刷牙法(刷牙龈和牙齿交界的地方,小幅度来回刷),注意别太用力;
- 牙缝要清干净:选合适的牙线清除牙缝里的菌斑,每天都要用;
- 辅助工具按需用:可以根据需要用抗菌漱口水、舌苔清洁器;
- 习惯要养好:每3个月换一次牙刷,少吃高糖食物。
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看医生
如果有以下情况,建议赶紧去口腔科:
- 牙龈一直肿着还出血,超过3天;
- 牙齿突然疼,或者咬东西感觉不舒服;
- 牙龈退缩导致牙根明显露出来;
- 口腔溃疡超过2周还没好。
现在的牙周治疗强调“预防为主、分级治疗”——定期做专业维护,加上日常护理,大多数人的牙周状况都能控制好。建议成年人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口腔检查,早发现早处理潜在问题。毕竟维护口腔健康不只是为了好看,更是全身健康的重要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