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遇到这种情况——喉咙总像有东西卡着,时不时干咳,尤其是晚上躺下来更厉害,甚至影响睡觉,其实这可能是“鼻后滴漏”在作怪。鼻后滴漏就是鼻腔里的黏液倒流到喉咙,持续刺激咽喉引起的,常和慢性鼻炎、过敏有关,还可能连累喉咙、气管。接下来我们说说它的原因、怎么缓解,以及哪些情况要赶紧看医生。
鼻后滴漏是怎么来的?
鼻腔黏膜本来会正常分泌黏液,要么从鼻子前面流出来(比如流鼻涕),要么顺着喉咙轻轻咽下去,不会有明显感觉。但如果鼻腔因为炎症(比如鼻炎)肿起来,黏液的“排水通道”被堵了,就会倒流到喉咙里,一直刺激咽喉黏膜。研究发现,大概七成慢性鼻炎患者都有这种情况,躺着的时候因为重力作用,黏液更容易流到喉咙,引发干痒咳嗽,晚上尤其明显,很多人会因此睡不好觉。
鼻炎为什么会连累喉咙和气管?
鼻子和喉咙是“邻居”,通过后鼻孔紧紧连在一起。如果鼻炎老不好,炎症会顺着黏膜慢慢“扩散”:比如鼻炎超过两周,鼻咽部(鼻子和喉咙连接的部位)的炎性因子会增多,黏膜肿起来,连黏膜上帮忙“扫”黏液的纤毛(就像小刷子)都变“懒”了,黏液更难排出去。要是炎症继续爬到声门上区(喉咙的上部),就会觉得喉咙有异物感,像塞了团棉花;再往下到气管,就会引发刺激性干咳,有的人还会对冷空气、灰尘特别敏感,稍微碰一下就咳个不停。
过敏为什么会加重咳嗽?
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免疫系统有点“敏感过头”——碰到过敏原(比如花粉、尘螨)时,免疫细胞会释放炎性介质,不仅让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还会让气道的神经变得更“娇弱”。研究显示,近一半过敏性鼻炎患者同时有“气道高反应”:比如吹点冷风、碰到灰尘,立刻就会一阵剧烈咳嗽,就是因为气道对刺激的“耐受度”变低了。这种免疫联动会让咳嗽更顽固,也更难缓解。
怎么缓解鼻后滴漏引起的不适?
想要减轻症状,关键是减少黏液倒流、缓解炎症刺激,试试这些方法:
- 调整睡觉姿势:睡觉前把床头抬高15-20厘米(大概一个枕头的高度),能通过重力减少黏液倒流;早上起来用生理盐水冲鼻子,把晚上积在鼻腔里的炎性物质、黏液冲掉,让鼻腔通气更顺畅。
- 改善生活环境:用高效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粉尘、花粉;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太干会让黏膜更敏感,太湿容易滋生尘螨);寝具(比如枕头、被子)定期用热水(55℃以上)洗,能杀死尘螨,减少过敏原。
- 缓解喉咙刺激:用生理盐水雾化能稀释喉咙里的黏液,让它更容易咳出来;也可以试试蒸汽吸入——倒杯热水,对着杯子哈气,热气能帮黏膜上的纤毛动起来,加速黏液排出;如果喉咙特别痒,含个含片能暂时缓解,但别依赖。
- 调节免疫,减少过敏发作:如果是季节性过敏(比如花粉季),可以在过敏季来之前1-2周开始用调节免疫的药物(要听医生的);有些益生菌可能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帮黏膜免疫变平衡,对过敏有辅助作用,但效果因人而异。
- 及时找医生帮忙:如果咳嗽超过3周还不好,一定要做影像学检查(比如胸片);医生可能会建议查过敏原,找到“罪魁祸首”后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所有药物使用都要遵医嘱。
这些情况要赶紧看医生!
虽然鼻后滴漏大多不严重,但如果出现下面这些症状,说明炎症可能扩散了,得赶紧就医:
- 单侧脑袋一直痛,还呕吐;
- 咳血,或者声音哑了超过10天;
- 高烧不退;
- 儿童呼吸急促,或者不肯吃奶、吃饭。 这些症状可能是炎症连累了鼻窦、咽喉甚至肺部,需要专业评估和治疗。
鼻后滴漏的背后往往藏着鼻炎、过敏这些“根源”。通过调整姿势、改善环境、调节免疫,大部分人的症状能缓解,但如果咳嗽老不好或出现严重情况,一定要及时找医生。关键是找到原因针对性处理——比如控制鼻炎、避开过敏原,才能彻底解决“喉咙痒、老咳嗽”的问题,睡个安稳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