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是鼻腔黏膜的炎症问题,主要和免疫反应、感染或环境刺激有关。急性病毒性鼻炎会传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慢性鼻炎常因为接触过敏原、鼻子结构异常或者乱用药引起,不会传染。如果鼻腔黏膜的保护屏障受损,会影响局部免疫功能,常见症状有一直鼻塞、流清水鼻涕、闻东西不敏感等。
症状鉴别与临床特征
鼻炎和普通感冒的区别主要看症状持续时间和有没有全身表现。感冒通常会发烧、浑身酸痛,一般7-10天自己好。鼻炎的典型表现是:
- 一直或者断断续续鼻塞,如果只有一边鼻塞,要检查是不是鼻中隔偏曲等结构问题
- 流清水鼻涕还老打喷嚏,过敏性鼻炎患者每天喷嚏往往超过5次
- 闻东西不敏感或者尝味道不对,大概40%的慢性鼻炎患者有嗅觉问题
- 鼻涕流到喉咙里会引起咽喉不舒服,小朋友还容易睡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传染性分析与分型特征
鼻炎会不会传染,和它的类型有关:
- 急性病毒性鼻炎: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潜伏期1-3天,传染力强
- 过敏性鼻炎:是身体对过敏原的过度反应,常见过敏原像尘螨、花粉、动物毛屑
- 药物性鼻炎:长期用收缩血管的药(比如某些滴鼻液)超过7天,会损伤鼻腔黏膜
- 结构性鼻炎:因为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鼻子结构问题,导致机械性鼻塞
并发症与全身影响
如果鼻炎没规范治疗,可能引起全身多个部位的问题:
- 鼻窦问题:慢性炎症会让黏膜肿起来、堵住鼻窦开口,更容易得急性鼻窦炎
- 耳朵问题:咽鼓管功能不好会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小朋友发病率有25%那么高
- 下呼吸道问题:鼻腔炎症释放的物质可能加重哮喘,研究发现鼻炎患者得哮喘的概率是普通人的3倍
- 睡眠问题:一直鼻塞会让睡眠时呼吸乱,成年人白天犯困的概率增加40%
三级防控体系构建
-
初级预防
- 环境控制:用防螨床罩,每周用55℃以上的热水洗床单被罩
- 空气净化:保持室内湿度40%-60%,PM2.5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
- 避开过敏原:花粉季少出门,对宠物过敏的别接触致敏动物
-
症状管理
- 鼻腔冲洗:每天用生理盐水洗1-2次鼻子,水温32-34℃,压力别太大(150-250毫米水柱)
- 局部用药:鼻用糖皮质激素要按规矩用,至少用4周
- 症状监测:每天记一下症状轻重,看看治疗有没有效果
-
专科干预
- 药物治疗:中重度过敏性鼻炎可以联合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 手术治疗:结构性鼻炎患者可以做鼻中隔矫正或者下鼻甲成形术
- 免疫治疗:如果明确对某一种过敏原过敏,可以考虑舌下含服的免疫治疗
特殊人群管理要点
- 小朋友:优先选不用开刀的检查,别用含伪麻黄碱的复方药
- 孕妇:不能用第一代抗组胺药,症状严重的可以用局部糖皮质激素
- 老人: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慎用减充血剂,避免血压波动
- 运动员:比赛前别用会让人犯困的抗组胺药
长期管理建议
- 睡眠习惯:把床头抬高30度,能改善晚上鼻塞
- 饮食调整:多吃膳食纤维,少吃精制糖
- 运动建议:推荐游泳等有氧运动,冷天戴能保温的鼻腔装置
- 适应气候:空气质量差的时候少出门,戴N95口罩
如果鼻子症状持续超过12周,建议做鼻内镜检查和过敏原筛查。通过环境防护、症状监测和分级治疗的三维管理,能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方案,是长期管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