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虽然是常见的小手术,但术后护理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伤口能不能顺利长好。伤口愈合要经过止血、消炎、组织生长和重塑四个阶段,每一步都和吃什么息息相关——选对食物能帮伤口“加速修复”,选错了可能拖后腿。
热食会“冲掉”止血的血凝块
口腔里温度超过40℃,会让局部血管扩张,刚形成的血凝块容易掉。就像热毛巾敷在皮肤上会发红一样,热食会让伤口处的血管“松开来”,本来已经止住的血可能又流出来。所以吃的东西要温温的,比如粥放凉到不冒热气再喝,喝汤前先用勺子搅一搅,试试温度不烫嘴再喝。临床观察发现,保持食物温度合适,能有效减少术后渗血。
辛辣食物会让伤口“又痛又肿”
辣椒里的辣椒素会刺激口腔里的痛觉受体,让人觉得烧得慌,还会让伤口周围的血液循环变快,肿得更厉害。术后前3天别吃辣椒、黑胡椒、姜片这些辣的调料,想提味可以加一点柠檬汁,既开胃又不刺激伤口,能让术后舒服点。
硬的食物可能“划破”刚长的新肉
术后一周伤口还很脆弱,硬的食物比如坚果、脆骨、没嚼碎的谷物渣,很容易划破刚长出来的新组织——就像用硬纸片划伤口,本来快好的地方又破了。尽量把食物弄软弄碎,比如把苹果蒸软切成小丁,肉做成肉糜。冷藏的食物虽然能稍微变松软,但别太冰,不然会刺激伤口。
高糖食物会让“坏细菌”疯长
术后3天内,口腔里的细菌平衡被打破,吃太多糖会让坏细菌疯长,容易感染。研究发现,这几天少吃糖,能降低伤口发炎的风险。可以选无糖酸奶加水果泥,既有蛋白质帮伤口长肉,又不会给坏细菌“喂饭”。
分阶段吃,帮伤口一步步长好
- 术后2小时:用冷敷来减少出血,可以含块冰块,或者喝冷藏的不酸的饮料,每15分钟换个位置敷。
- 24小时内:吃流质食物,比如米汤、藕粉糊,用没拔牙的那侧牙齿嚼,别碰到伤口。
- 3天后过渡:慢慢引入半流质食物,比如蒸南瓜泥、土豆泥、鱼肉羹这些软乎又有蛋白质的食物,每天每公斤体重吃1.2克蛋白质(比如50公斤的人,每天吃60克蛋白质)。
术后护理要注意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如果一直出血、肿得很厉害,或者发烧超过38℃,一定要赶紧去医院。研究说,保持伤口周围稳定的环境,比光吃药更能帮伤口长好——所以术后吃什么,其实就是在给伤口“搭修复的架子”,可不能马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