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24小时护理:护好血凝块好得快

健康科普 / 治疗与康复2025-11-10 09:30:14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86字
非智齿下后牙拔除后的术后护理规范,涵盖血凝块保护、饮食管理、肿胀控制等核心环节,通过循证医学指导降低干槽症风险,帮助患者实现72小时内有效恢复。
拔牙护理伤口愈合饮食禁忌肿胀处理血凝块保护干槽症预防口腔卫生冷敷技巧疼痛管理术后观察
拔牙后24小时护理:护好血凝块好得快

拔牙是常见的口腔操作,但术后护理直接影响伤口恢复,需要从血凝块保护、饮食、肿胀疼痛管理到伤口愈合等多方面注意。以下是具体的术后护理要点:

血凝块保护:术后24小时最关键

拔牙后的创口能不能止住血,全靠伤口处形成的血凝块。术后要咬着棉球30-40分钟,持续压迫伤口;这期间要坐着别躺着,也别老吞咽或吐口水,避免破坏血凝块。术后24小时内伤口有点血丝是正常的,但如果一直渗血超过5毫升(大概一个矿泉水瓶盖的量),就得赶紧去医院。
还要注意:术后12小时内别刷牙,刷牙时要离伤口2厘米以上;别用舌头舔伤口,不然会弄破血凝块;用软毛牙刷代替电动牙刷,减少震动刺激。

术后饮食:吃对了才不影响恢复

术后3小时可以吃点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米汤、蛋花汤这类好消化的流食,土豆泥、蒸南瓜这种软乎乎的食物,或者酸奶、椰子水这种温凉的饮品。
饮食要避开这些雷区:别用吸管喝东西,负压会把血凝块吸出来;别喝超过60℃的热饮,太热会让血管扩张,容易出血;术后3天内别吃坚果、辣椒这类硬的、辣的刺激性食物。
补充维生素的话,尽量吃新鲜水果切片(别喝果汁),每天补100-200毫克维生素C;维生素B族可以多吃全谷物食物。

肿胀控制:冷敷+姿势调整最有效

术后脸肿是常见反应,术后12小时内要间断冷敷——用医用冰袋包上无菌纱布,每次敷15分钟,歇10分钟再敷,两边脸交替敷,别一直敷一边防止冻着皮肤。
躺着的时候头要抬高15-30度,睡觉用颈枕让颈椎保持自然姿势,别平躺,不然脸会更肿。如果肿得一直不消还张不开嘴,得找医生开合适的药。

疼痛管理:分程度处理,警惕干槽症

术后疼痛要分阶梯应对:轻度疼用冷敷加放松心情就行;中度疼得遵医嘱吃药;如果疼得放射到耳朵,或者体温超过38℃,赶紧去急诊。
还要警惕干槽症——术后3-5天突然剧烈疼痛,伤口里是空的能看到骨头,还有灰黄色的脓,这些都是预警信号。每天可以用无菌棉签轻轻碰一下伤口边缘,看看肉芽组织是不是淡红色、分泌物是清的还是脓的、有没有很难闻的臭味,有异常赶紧找医生。

伤口愈合:按阶段护理,加速恢复

术后第3天开始用生理盐水漱口,漱口要轻,每次含10毫升左右的液体,水温跟体温差不多(37-40℃)。
运动方面,术后3天内别做有氧运动,1周内别举重(会增加颅内压力),2周后可以慢慢开始轻度健身。
愈合进程要这样监测:第3天看看有没有肉芽组织长出来,第7天看看伤口有没有被上皮覆盖,第14天评估骨头修复情况。
另外,吃抗凝药的人得找口腔科医生评估调整,用糖皮质激素的人要注意伤口愈合速度,糖尿病患者得把血糖控制好,这些都会影响伤口恢复。

总的来说,拔牙术后护理的核心是保护血凝块不被破坏,同时做好饮食、肿胀疼痛的管理,还要每天观察伤口情况。按照上面的方法做,能帮你更快恢复;如果出现剧烈疼痛、流脓、伤口空虚等异常,一定要及时找医生处理,别硬扛。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