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和心脏骤停傻傻分不清?教你正确区分和应对!

疾病科普疾病科普 / 责任编辑:蓝季动2025-10-22 10:05:01 - 阅读时长4分钟 - 1617字
晕厥和心脏骤停是两种常见的突发急症,症状相似但处理方法不同。了解正确识别和急救步骤至关重要,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晕厥心脏骤停紧急处理急救三无征心肺复苏CPRAED高危人群预防策略康复期护理生活方式调整定期随访心源性晕厥反射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
晕厥和心脏骤停傻傻分不清?教你正确区分和应对!

晕厥和心脏骤停是两种常见的突发急症,然而很多人会因为它们症状相似而将二者混淆,这可能会导致救治被延误。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这两种急症,明确区分它们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识别和处理方法,为挽救生命争取更多机会。

症状识别与急救处理:如何区分并应对两种急症

症状对比分析

晕厥通常是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不超过1分钟,还会伴有头晕、视物模糊、出汗、恶心、脉搏减弱等症状。患者往往可以自行恢复,不过恢复后可能会有短暂的乏力感。而心脏骤停就严重多了,患者会突发意识丧失,没有呼吸或者出现濒死叹气样呼吸,大动脉搏动也会消失,比如颈动脉摸不到搏动。我们要迅速识别“三无征”,也就是无意识、无呼吸、无脉搏。

紧急处理步骤

对于晕厥患者,要立即让其平卧,把下肢抬高,这样能促进血液回流到心脏,同时松开衣领和腰带,保持通风。如果患者清醒后还有头晕的症状,不要让其马上站立,可以先缓慢坐起,做几次深呼吸。这里要特别注意,掐人中、摇晃患者或者喂水这些动作是禁忌,可能会加重风险。 心脏骤停患者则必须在“黄金4分钟”内启动心肺复苏(CPR)。首先要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确认没有反应后,立刻呼叫急救人员并获取AED。接着进行胸外按压,双手交叠,用掌根按压胸骨中下段,按压深度要大于等于5厘米,频率在100 - 120次/分钟。如果受过培训,还可以结合人工呼吸。等AED到达后,要尽快进行电击除颤。需要强调的是,心脏骤停必须持续进行CPR,直到专业救援人员到达,千万不能等待或者中断。

关键误区纠正

晕厥患者恢复后如果还有胸痛、呼吸困难或者频繁发作的情况,一定要马上就医,排除心源性病因。而心脏骤停没有所谓的“假死”状态,如果拖延超过10分钟,很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

病因与风险因素分析:为何会发生?如何预防复发

晕厥的常见诱因

反射性晕厥,比如血管迷走性晕厥,常常是由情绪紧张、疼痛、长时间站立、咳嗽或者排尿诱发的。体位性低血压则是因为快速起身、脱水或者药物副作用,像降压药,导致血压突然下降引起的。心源性晕厥就比较危险了,它和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速,瓣膜病、心肌缺血等有关,需要紧急排查。

心脏骤停的高危人群

冠心病、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有家族猝死史、长期熬夜、过度运动或者滥用药物的人,都是心脏骤停的高危人群。

针对性预防策略

预防晕厥,要尽量避免诱因,比如起身的时候慢一点,不要长时间站立,在高温环境下及时补充水分。发作前可以尝试握拳、踮脚等动作,延缓晕厥的发生。如果是心源性晕厥,需要通过心电图、Holter或者心脏超声排查器质性疾病。 对于心脏骤停,高危人群要定期监测心功能,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控制心律。公共场所要普及AED设备,个人也要学习基础的急救技能。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戒烟限酒,降低心血管负担。

日常健康管理与长期监测:如何降低风险并促进康复

康复期自我护理要点

晕厥患者要记录发作的诱因,比如特定的姿势、情绪变化等,尽量避免单独洗澡或者驾驶。心脏骤停幸存者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比如β受体阻滞剂。安装了ICD(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患者,需要定期随访。

生活方式调整

在饮食方面,要采用低盐、低脂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控制好体重。运动上,心源性晕厥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恢复运动,心脏骤停康复者要避免高强度训练。

定期随访与预警信号监测

晕厥患者每3 - 6个月要复查动态心电图,如果每天都发作或者伴有胸痛,就要去急诊。心脏骤停患者要监测心功能指标,如BNP、心电图等,一旦出现头晕、气短等复发征兆,要格外警惕。 正确区分晕厥和心脏骤停能够大大提高急救的成功率。大家一定要掌握“三无征”来识别心脏骤停,避免因为混淆而延误心肺复苏。高危人群通过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避免诱因、定期体检等,可以降低发作的风险。康复期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长期管理,这样才能改善预后。生命安全至关重要,科学认知和及时行动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