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睡眠比熬夜更可怕,你中招了吗

健康生活健康生活 / 责任编辑:王雅慧2024-11-18 16:41:03 - 阅读时长3分钟 - 1384字
碎片化睡眠指频繁中断或多次醒来,与正常微唤醒不同,严重影响记忆力、注意力及情绪,并增加慢性疾病风险。
碎片化睡眠微唤醒记忆力注意力情绪慢性病
碎片化睡眠比熬夜更可怕,你中招了吗

在现代社会,由于工作压力、生活习惯和电子设备各种因素的干扰,睡眠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碎片化睡眠”这种现象比熬夜更为可怕,是指睡眠过程中频繁中断或者多次醒来,这和正常睡眠中的短暂微唤醒有所不同。

碎片化睡眠与正常睡眠中断(微唤醒)的区别

碎片化睡眠就是在睡眠期间会频繁地被打断或者多次醒来。例如,一晚上可能醒来四五次甚至更多,每次醒来后再次入睡会比较困难,并且醒来后会感觉疲惫不堪。

而正常的睡眠中断,也就是微唤醒,是比较短暂的。可能大脑稍微有一点意识,但身体还处于放松状态,并且很快就能再次进入深度睡眠。

碎片化睡眠对身体的危害

(一)对记忆力的影响

当处于碎片化睡眠时,大脑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巩固记忆。比如学生如果长期处于碎片化睡眠状态,背课文、记公式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刚记住的东西可能很快就忘掉了。

(二)对注意力的影响

我们的注意力就像聚光灯一样,碎片化睡眠会使这个聚光灯变得闪烁不定。对于工作中的人来说,如果存在这种睡眠问题,在工作时就容易出错。可能在看文件的时候看着看着就走神了。

(三)对情绪的影响

它会让我们的情绪变得不稳定。原本好好的,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变得很烦躁或者很沮丧,就像一根绷紧的弦,稍微一碰就断了。长期如此,可能还会导致抑郁。

(四)对慢性疾病风险方面的影响

首先,会增加肥胖的风险。因为碎片化睡眠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导致身体消耗能量的效率降低。

其次,还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身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和调节会受到影响,从而使血糖不容易稳定。

并且也会让打鼾的情况加重,进一步影响呼吸,形成恶性循环。

容易出现碎片化睡眠的原因

(一)心理因素

由于工作或者生活的压力,导致睡眠很浅,稍有动静就会醒过来。

患有抑郁症或者抑郁状态的人受到大脑调节机制的影响,使得睡眠结构遭到破坏,也容易有碎片化睡眠。

(二)生活习惯因素

长时间的熬夜会打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破坏身体的睡眠节律。

睡前喝浓茶、咖啡、使用电子设备都会导致难以进入深度睡眠,使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变得碎片化。

(三)环境因素

在睡觉时受到噪音干扰、光线过于明亮、或者温度湿度不适都会导致睡眠质量下滑,导致碎片化睡眠。

(四)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睡眠中断,如某些抗抑郁药、利尿剂、抗压药等。

改善碎片化睡眠的方式

(一)营造睡眠环境

卧室的温度要适宜,一般保持在20 - 25摄氏度较好。

光线要暗,太亮的光线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可以使用遮光窗帘或者眼罩来遮挡光线。

减少噪音干扰,如果周围环境比较吵,可以使用耳塞。

(二)改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非常重要。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是周末也不要有太大的时间差。这样可以让身体的生物钟保持稳定。

放松身心,在睡觉前一个小时,可以做一些放松的活动,比如泡个热水澡、读一些轻松的书籍、做简单的拉伸运动等。不要在睡前看刺激的电影或者玩紧张的游戏。

限制晚间饮食,晚餐不要吃得太晚,也不要吃太多油腻、辛辣或者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可以在睡前喝一杯温牛奶,有助于睡眠。

总之,碎片化睡眠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明确它与正常睡眠中断的差异,了解其对身体多方面的危害,清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掌握改善它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重视碎片化睡眠问题,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从而保障身体和精神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