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修正,能保障咱“舌尖上的安全”吗?

国内资讯 / 医药产经责任编辑:蓝季动2025-11-03 11:30:0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03字
《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通过,聚焦液态食品运输和婴幼儿配方液态乳监管,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新规将提升液态食品运输安全性,确保婴幼儿配方液态乳合规生产。
食品安全法液态食品运输婴幼儿配方液态乳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运输管理注册管理食品污染监管体系法律责任企业合规消费者权益产品标识追溯体系法治基础
《食品安全法》修正,能保障咱“舌尖上的安全”吗?

近期,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修正案将于2025年12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法聚焦食品安全领域新问题,特别是液态食品运输和婴幼儿配方液态乳监管两大方面,进一步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液态食品运输监管升级,能否为食品安全筑牢防线?

修正案首次将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纳入许可管理,详细明确了发货方、收货方和运输方的三方责任。发货方要严格查验运输方资质,运输经营者需在容器显著位置喷涂食品专用标识,保证运输工具清洁无污染,禁止混装非食品物质。 近年来,液态食品运输过程中存在容器污染、掺假等风险。比如若运输容器未及时清洗或混入有害物质,极可能导致食品污染事件。新规通过强制标识和清洗要求,大大降低了此类风险。同时,法律明令禁止伪造运输记录和清洗凭证,违法者将面临罚款、吊销许可等严厉处罚,这将倒逼企业合规经营。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像日常食用的牛奶、食用油等液态食品,其运输安全性将得到显著提升,因运输环节疏漏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也会相应减少。

婴幼儿配方液态乳纳入注册管理,宝宝健康能否更有保障?

此次修法把“婴幼儿配方液态乳”与“婴幼儿配方乳粉”同等纳入注册管理体系。生产企业必须通过配方、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的严格审核,确保产品符合婴幼儿营养需求和安全标准。 此前,液态乳的监管标准与乳粉存在差异,可能出现管理漏洞,导致配方不规范或生产过程存在风险。新规实施后,企业需按注册配方组织生产,违规行为将面临停产整顿或吊销许可证等法律责任。 这一调整填补了监管空白,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进一步保障了婴幼儿这一特殊消费群体的健康权益。对于家长而言,婴幼儿液态乳产品将和乳粉一样经过严格审核,购买时可以更放心地选择合规品牌,降低因配方不当或污染引发的健康风险。

配套制度与法律责任完善,全链条法治保障能否落地?

修正案要求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协同制定运输管理细则和重点液态食品目录,并明确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例如,未取得运输许可的企业将面临最高20万元罚款,伪造单据者可能承担刑事责任。这些配套措施细化了法律执行标准,确保监管能够落地见效。 同时,新规要求企业建立追溯体系,便于问题食品快速定位和召回。对于消费者来说,维权途径得到了强化。如果发现运输容器无标识或产品未通过注册,可直接举报,监管部门将依法查处。 未来,随着配套制度的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将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全链条体系,公众对食品市场的信任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食品安全法》的此次修正,体现了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相关企业需加快合规调整,监管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消费者可通过关注产品标识和注册信息提升自我保护能力。此次修法不仅解决了现有问题,更是食品安全治理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一步,为保障公众健康、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基础。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