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现代医学定义下的疾病状态,指外周血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红细胞如同身体里的“氧气运输员”,数量减少,氧气运输效率便大打折扣,身体各组织器官就会“缺氧”,进而出现各种不适。常见症状有乏力、头晕,严重时还可能对心脏、肝脏造成损伤。
气血不足源自传统中医理论。中医认为,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若这两位“小伙伴”不足,身体的脏腑功能就会失调。常见症状有倦怠乏力、头晕心悸等。
二者关系微妙:气血不足的人不一定贫血,但贫血患者大多会伴有气血不足的情况。
贫血和气血不足怎么诊断?快来自查
贫血诊断
贫血确诊依靠专业检测。血液检查中的血常规,能查看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是否正常;有时还需进行骨髓穿刺,进一步了解骨髓造血情况。日常生活中,也可通过一些小细节初步判断,比如观察面色是否苍白无血色、指甲颜色是否淡白。
气血不足诊断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判断气血不足,尤其关注舌象和脉象特征。我们在家也能简单自查,定期测量血压、心率,留意与平时有无差异;多关注精神状态,若总是没精打采,就要加以注意。一旦发现异常,别拖延,尽快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贫血和气血不足如何预防调理?看这里
预防措施
预防贫血和气血不足,饮食要合理调整。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菠菜;维生素C能促进铁吸收,可多吃橙子、猕猴桃等富含维C的水果;优质蛋白质也不可或缺,鸡蛋、牛奶、鱼肉等可增强身体免疫力。
调理方案
已出现贫血或气血不足的情况,调理方法多样。西医根据贫血类型针对性用药,如缺铁性贫血需补铁剂,并搭配维C促进吸收。中医有不少经典方剂,像八珍汤、归脾汤可整体调理身体;还可尝试艾灸、推拿按摩等理疗方法,艾灸足三里、气海等穴位,能取得不错效果。
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很关键。每天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充分休息。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可促进血液循环。此外,多参加社交活动,保持好心情,能让身体状况越来越好,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