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把‘彻底烹饪’当准则,远离生食寄生虫!
2025-07-30 11:30:01阅读时长2分钟996字
近期,湖北的王女士因反复腹痛到医院就诊,医生通过肠镜在她肠道内竟发现并完整取出一条长达20厘米的活蛔虫!经调查,感染源竟是她近期常吃的“生菜卷烤肉”。原来,生菜未彻底清洗,上面携带的蛔虫卵随生食进入王女士体内孵化成虫。术后王女士接受口服驱虫药物治疗,症状得以缓解。这一事件引发了大家对生食安全的关注,据卫健委数据,我国每年超3万人因食源性寄生虫感染就医,其中生食水产、肉类导致的病例占比超70%。
寄生虫感染的多面威胁
- 生食蔬菜风险:生菜等蔬菜若未经充分清洗,很可能附着蛔虫卵。要知道,高温处理是杀灭虫卵的有效办法。给生菜清洗时,可先流水冲洗去除表面污物,再用淡盐水浸泡帮助清除残留物,最后高温烫洗以杀灭虫卵,这样才能尽量去除虫卵风险。
- 淡水产品隐患:像淡水鱼虾、螺类这些,如果生食或没煮熟,可能携带肝吸虫、肺吸虫、管圆线虫等。肝吸虫感染可能导致胆管癌,管圆线虫能引发脑膜炎甚至致人死亡。所以淡水产品一定要彻底煮沸或冷冻处理后再吃。
- 水生植物风险:荸荠、菱角等水生植物,要去皮并高温烹饪,别让口腔黏膜直接接触到上面可能附着的虫卵。
- 深海鱼类特殊性:深海鱼类可能有异尖线虫,而且感染后没有特效药。所以吃深海鱼要确保完全熟透,别吃刺身或半熟的。
食品安全的科学防护
- 蔬菜处理规范:清洗蔬菜有一套科学流程。先流水冲洗3次,这能冲掉表面大部分的脏东西和虫卵;接着用淡盐水浸泡15分钟,帮助溶解和去除表面污染物;最后用沸水烫洗30秒,高温能有效杀灭残留的虫卵。
- 肉类烹饪标准:不同食材有不同的最低烹饪温度。比如淡水鱼要100℃煮沸10分钟以上。有数据显示,生食的寄生虫存活率远高于熟食,熟食能大大降低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 特殊场景建议:吃火锅、烧烤时,要做到生熟分开操作,用公筷夹取生食,避免交叉污染。
- 替代方案推荐:如果想吃生食,可选择充分杀菌的即食蔬菜包。烹饪时采用快速降温等方式能保留食材营养。
特殊人群与长期健康管理
- 孕妇与儿童防护:孕妇感染寄生虫可能引发流产,儿童感染易出现发育迟缓。所以这两类人群要严格避免生食,还需定期进行粪便检测。
- 免疫力低下者预防:癌症患者、器官移植者等免疫力低下的群体,应完全避免生食。食物烹饪后可快速降温保存,减少细菌滋生。
- 社区与医疗机构联动:社区可开展寄生虫感染知识讲座,医院要完善粪便常规检查流程,早期筛查蛔虫抗原。
这一事件给大家提了个醒,生食可得谨慎,寄生虫感染其实是可防可控的。建议大家把“彻底烹饪”作为饮食习惯准则,尤其要关注儿童、孕妇等高危人群。大家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定期体检时主动筛查寄生虫指标,一起筑牢健康饮食防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