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岁李阿婆结石发作,如何‘引爆’全身危机?
近期,上海瑞金医院成功救治了一位72岁的李阿婆。李阿婆最初突发左侧腰腹剧烈疼痛,数日后开始高热、寒战。到徐丹枫教授门诊时,情况已十分危急,出现了39.5摄氏度高热、心率达120次/分钟、血压下降、意识淡漠等脓毒血症休克表现。医疗团队迅速行动,紧急为她置入支架管,引流出大量脓性尿液,阻断了感染源,同时进行抗休克和抗感染治疗,最终将李阿婆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徐丹枫教授强调,老年群体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面临的风险更高,此次成功救治案例对公众健康有重要警示意义。
结石如何“引爆”全身危机?脓毒血症真相大揭秘
输尿管结石梗阻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结石堵塞了尿流,就好比下水道被堵住,细菌开始大量滋生。随着时间推移,感染毒素进入血液,免疫系统会过度反应,引发全身炎症风暴,严重时会导致多器官衰竭。这就如同水管瘪塌,血管也会“瘫痪”,血液流动受阻,血压骤降。就像李阿婆,从腰痛到休克仅仅24小时。专家指出,脓毒血症死亡率高达40%,及时干预刻不容缓。
哪些人是“危险分子”?预警信号早知道
有几类人群要格外注意。老年女性由于尿道结构差异和激素变化,更容易中招;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下降,肥胖人群结石形成风险高,他们都是高危人群。早期预警信号包括突发单侧腰腹部绞痛、肉眼血尿、尿频尿急、发热>38.5℃、心率>100次/分钟等。健康人群和高危人群对症状的耐受不同,比如老年人高热可能被误认为“感冒”。李阿婆就是因为症状被忽视,导致延误治疗。所以高危人群一旦出现症状,48小时内必须完成泌尿系统检查。
生死救援!医疗干预与患者配合要点
医疗团队的救治分三个阶段。急诊期,快速置入输尿管支架解除梗阻,引流脓性尿液;稳定期,用升压药物维持血压,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恢复期,进行结石定位清除,如体外碎石或微创手术。这里有个“黄金3小时”概念,梗阻解除越早,器官损伤越小。患者和家属要如实报告症状变化,严格遵医嘱用药,监测生命体征,比如自测心率、血压。此外,预防措施同样关键,以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分层预防措施。一级预防是预防结石,每天喝2000 - 3000ml水,炎热天气增加到4000ml,控制高嘌呤饮食,定期复查尿常规。可以设计一个饮水提醒时间表,比如晨起喝200ml,之后每小时喝200ml。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出现腰痛、血尿48小时内做泌尿超声或CT。三级预防针对重症风险,糖尿病患者每6个月进行泌尿系统筛查,肥胖人群通过减重降低结石复发率。有肾结石病史的人可咨询医生是否需服用相关药物。
李阿婆成功康复出院,这提醒老年群体和慢性病患者要建立“症状即信号”的危机意识,及时就医、规范治疗能降低脓毒血症死亡率。大家不妨把饮水量监测、定期体检等预防措施融入日常生活,早诊早治,逆转危重病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