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资讯 > 医院动态 > 正文

追问近视手术

2009-09-27 08:18:36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转载

  “激光一照、眼镜摘掉”“瞬间摘掉眼镜,永久感受清晰!”“根治近视,永别眼镜”……在广告中,近视手术被描述成了“四眼田鸡”们的救世主。

  近视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告别戴框架眼镜的丑陋,为了摆脱戴隐形眼镜的麻烦与痛苦,为了应对升学、入伍、求职等要求,不少人对近视手术趋之若鹜。

  据统计,我国目前至少有1000多家医疗单位开展近视手术;每年至少有70万人接受治疗。

  但在人们的心中,仍萦绕着不少疑问:近视手术真的安全吗?为什么那么多医生还戴着眼镜?术后10年、20年,会不会出问题?

  做手术的医生自己还戴着眼镜,你说这手术真的安全吗?

  “医生,你怎么没做手术?”

  “医生,你自己怎么没做手术?”在上海某眼科医院工作的李海燕,经常被病人如此追问。

  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博士毕业至今,李海燕从事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已有5年多。

  然而,专门为别人“摘镜”的他,自己的鼻梁上却仍架着一副无框眼镜。这使得原本对手术就有所担忧的病人疑窦丛生:手术真的安全吗?如果安全,医生自己干吗不做?

  近10年来,随着开展手术的医疗单位越来越多,以及电视、报刊的广泛报道,“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已为大众所熟知,接受手术的人逐年增多。“现在每年至少有70万人通过手术摘掉眼镜。”李莹(全国角膜病学组副组长,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角膜屈光手术中心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介绍。

  尽管如此,对手术心存疑虑、担心不安全的人,仍不在少数。“为什么那么多医生还戴着眼镜”,是很多人质疑的依据。

  要寻求答案,首先得对手术本身有所了解。

  近视戴眼镜,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多年来,医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既能纠正近视,又不用戴眼镜的方法。

  1974年,苏联出现了世界上第一种近视手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简称RK);但没过多久,就因其矫正度数偏低,以及并发症而被放弃。

  到了1983年,准分子激光技术带来了一场近视手术的革命,并先后出现P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原位角膜磨削术)等不同术式。

  近视手术,也从此由“动刀时代”进入到“激光时代”。

  我国自1993年起相继引进了PRK、LASIK等技术,迄今已有16年。

  最早引进的是PRK手术,对中低度近视(600度以下)的治疗效果不错,但因术后疼痛视力恢复慢、小部分高度近视者出现屈光回退(近视反弹)等问题较多,近几年逐渐减少采用。

  1995年之后,LASIK手术成为主流。“现在,90%以上的病例采用这种术式。”李莹说,LASIK手术的适应范围广,术后视力恢复快、效果稳定,适合近视在1200度以内、远视散光在600度以内的人。

  若近视度数较高(1200度以上)、角膜偏薄(角膜厚度小于500微米),则可根据屈光度选择LASEK手术。

${FDPageBreak}

  将角膜做成“隐形眼镜”

  近视的形成,多数是因为眼轴变长或屈光力过强。这样,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的折射后,成像没有落在视网膜上(而是落在视网膜前方),人就视物不清。

  目前,医学界仍没办法阻止眼轴变长。因此,要矫正近视,只能通过改变屈光的方法来获得。

  如人们平时所戴的眼镜(包括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就是依据凹透镜的原理,让光线先通过眼镜发散,再经由角膜、晶状体的折射后,使成像重新回落到视网膜上的。

  “近视手术的原理也一样。”刘泉(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解释。

  人眼的屈光系统中,眼球的总屈光能力约有6000度,而角膜的屈光力约4300度,占全部屈光力的70%左右。

  可见,眼球的屈光力主要决定于角膜,只要角膜屈光力轻度改变,即能较明显地影响整只眼睛的屈光力。而角膜的屈光力,又主要取决于其表面的弯曲半径。因此,改变弯曲半径,即可降低角膜屈光力,纠正近视。

  LASIK手术,就是先在角膜表面切出一片像鸡蛋皮那么薄的角膜瓣(厚约0.16毫米),然后用准分子激光将“瓣”下的底层角膜削薄,再把角膜瓣复原。

  “这相当于在角膜上,用激光直接制作出一副‘隐形眼镜’。”刘泉比喻。

  对于准分子激光,有些人不甚了解,因而有“激光就激光吧,还非得在前面加个‘准分子’,貌似高科技,忽悠谁啊?”的质疑。

  “准分子激光并不同于一般的激光。”刘泉解释说,准分子激光是一种没有热效应的“冷”激光,对周围组织无影响(一般应用于临床的激光,多是靠热能烧灼达到治疗效果,如激光去痣);而且,准分子激光的准确性也非常好。

  准分子激光所切削的位置、深度以及要释放的能量,都可以预先通过电脑精确计算。“可准确预测视力能够恢复到0.8还是1.0。”李莹如是说。

  因此,“准分子激光技术,是目前纠正近视的最好手术。”李莹如此评价。

${FDPageBreak}

  传说中的恐怖并发症

  但近视手术,毕竟是在好眼上“动刀”,人们自然慎之又慎。

  患中度近视的广州某高校大学生林凯,酷爱运动,尤其酷爱打篮球,但却因此损失惨重:“打球时摔坏的眼镜,都快有10副了!”

  林凯也曾试着戴隐形眼镜。可这对粗心的他而言,增添不少苦恼:“戴时麻烦,脱时也麻烦,还得记着消毒。”有好几次,由于“卫生工作”没做足,结果导致眼部炎症。

  “我真想把眼镜抛到太平洋去!”林凯的“脱镜”梦想越趋强烈。读大三的他,考虑到以后求职方便,终于下定决心去做手术。为此,他上网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

  然而,资料看得越多,越让他摇摆不定。

  有的网友“现身说法”,说手术几年了,效果挺好,大赞“不戴眼镜的日子舒服极了”,让他怦然心动;

  但质疑的声音也不少,像前面所说的“医生为什么不做?”又让他心生忐忑。

  最令他吃惊的,莫过于“做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圆锥角膜”的说法:“由于角膜变薄,容易出现圆锥角膜,严重时会失明;而治疗圆锥角膜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移植角膜。”

  这些字句让林凯心惊肉跳,一度打消手术的念头。

  圆锥角膜是一种以局部的角膜如圆锥样突起,伴突起区角膜基质变薄为表现的疾病。

  圆锥角膜“严重时会失明”的说法,倒是所言不虚:由于角膜进行性变薄,会引起不规则的散光度增加,近视度数也不断加深,继而使视力逐渐下降,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角膜混浊,造成失明。

  不过,“正确的手术设计是切不出圆锥角膜的!”李莹明确地说。

  目前,眼科学界认为,切削后的角膜厚度最好保留在280~300微米之间,“不能低于280微米。”李莹强调。这样,手术后的角膜保留了足够的厚度,对原来角膜组织的力学和结构强度不会有太大影响。

  实际上,“即使不做手术,有的人也可能出现圆锥角膜。”李莹指出,圆锥角膜本身就是一种角膜先天发育方面的异常,通常是青春期前后开始,双眼发病,视力呈进行性下降。

  北京协和医院曾作过一项筛查,发现在1000名近视者当中,就有1人属于亚临床圆锥角膜(圆锥角膜发生的前期),1人属于圆锥角膜。

  对于本身属于圆锥角膜的高危人群,“近视手术确实有可能加快圆锥角膜的出现。”李莹实事求是地说。

  目前,对圆锥角膜最有效的诊断方法是角膜地形图检查。手术前的详细检查,可以检出大多数有圆锥角膜(包括亚临床圆锥角膜)的人。对这些人,医生一般不会为其手术。

  此外,如果近视度数、散光度数在短期内(近两年)加重较快,可能是圆锥角膜所引起。此时,即便检查正常,“最好暂时别做手术,观察两年再说。”李莹建议。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圆锥角膜倾向的人接受手术。因而,手术后出现圆锥角膜的极少。

  相反,对一些常见的并发症,人们也应该了解清楚,如干眼症,就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据统计,术后早期(6个月内)干眼症的发生率达35%,通常持续1~6个月,个别可能达1年时间。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干眼症状会逐渐减轻并消失,且通过预防性用药滴眼,可以减少发病率和缩短病程。

  除了干眼症外,在术后早期,还可能出现角膜混浊等并发症,只不过,“发生率都很低!”李莹如是说。

  总体而言,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的并发症并不多,严重的极少,因而有人评价其是“最安全的手术之一”。

  但不少人还是放心不下,“现在没事,二三十年之后呢,被削薄的角膜用久了,会不会出事?”

  “谁也不能保证几十年之后的事情!”李莹指出。毕竟准分子激光手术在临床应用才20年历史,在我国应用也只有16年历史;医生们能观察到的,只是这十余年的情况。

${FDPageBreak}

  然而,“‘不能保证’,并不代表不安全。”李莹认为,科学是发展的,如果一项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应用仍屹立不倒,没被淘汰,“那就证明是比较成熟的”。

  “任何一种技术的观察周期,都不是20年、30年,甚至50年。”刘泉也说,“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我认为准分子激光技术还是安全有效的。”

  既然是“最安全的手术”,为何医生自己不做呢?

  “这都是个人追求与选择的问题。”李莹认为。

  年轻人对生活质量及美观的追求更高,其中,有些还需要面临升学、就业等对视力的要求,他们热切希望通过手术纠正近视。

  而一些人不接受手术,当然也有自身的原因,如经济因素、嫌手术麻烦、没必要“挨一刀”、认为戴眼镜更斯文等等。

  医务人员的工作,并不会对视力有特别的要求。因此,医生若无其他需要,本身不做近视手术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医生自己不做近视手术,却是一种误解。”李莹笑称,“经我做过手术的医务工作者,何止几千个!协和医院的医生,包括眼科医生、研究生等,很多都做了。”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享受’这一技术。”刘泉表示,“我们很多医生都做了,我也想做。只是,我没有近视,而是老花!”

  李海燕最终也做了LASIK手术。或许,这样能减少病人对手术安全性的担心,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从此变得方便了。

  “近视手术只是去掉现有的度数而已,并不是根治近视。”

  手术后,并非永别眼镜

  “治愈近视眼”“根治近视,永别眼镜”“近视永远ByeBye”……医院或诊所为吸引病人而设计的这些广告词,使为眼镜烦恼的人看了、听了之后怦然心动。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网络论坛上就有一些人提到,术后不久(有的在几个月至半年左右,有的则在几年以后)出现了视力回退,看东西又不太清楚了。

  这是怎么回事?

  “术后出现视力回退是有可能的。”刘泉指出,有的人甚至需要再戴眼镜或二次手术。

  不过,“得先分清楚,是不是真正的术后视力回退。”刘泉接着说。

  视力回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理性的再次近视,多为用眼不当所致。例如,有部分人在术后,尤其是手术两年以后,又发生了视力下降;但通过休息或药物治疗,视力又能恢复,这与用眼过度很有关系。

  另一种则是真正的术后视力回退,通常发生在术后三个月到半年内,与术后角膜细胞修复相关。

  “真正的术后视力回退,发生率极低!”刘泉指出,除非病人本身属于高度近视(800度以上),或者手术时,视力仍处于不稳定状态。

  “即便真的出现视力回退,其程度也是较轻的。”李莹指出,一般只会回退到轻度近视,不会变成中高度近视;再说,若角膜够厚,而病人也愿意的话,可再行手术矫正。

  “近视手术只是去掉现有的度数而已,并不是根治近视。”李莹一再提醒,如果术后不注意用眼卫生,仍可能再发生近视。

  另外,“近视眼的病理本质不会因手术而改变。”刘泉说,如高度近视眼(600度以上)发生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眼底变性,以及青光眼等眼科疾病的机会,依然没有减少,仍是正常人群的6倍。

  “明明手术做得挺好的,为何有的病人仍不满意呢?”

${FDPageBreak}

  术后视力1.5,病人却不买账

  一位网友做完手术后,在网上发帖表达自己的感想:“早上起床的感觉:一睁眼就是清晰的世界!当时特别感动,真感谢科技让我能重新看清这个世界!终于可以不用摘隐形眼镜就直接睡觉了。”

  近视手术,使很多人重新拥有了理想的视力,让自己的工作、生活变得舒适方便。

  然而,有一部分人,尽管视力达到了预期要求,却不太满意,甚至埋怨。

  面对这些病人的申诉,有的医生觉得相当委屈:“我的手术做得这么好,你的视力都已经1.5了,怎么还不满意呢?”

  蒋文的近视度数较深,左眼600度,右眼700度。半个月前,他到某家医院做了近视手术,终于如愿以偿地扔掉了那副“啤酒瓶底”,视力重回1.5。

  可是,有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他:看东西确实比以前清楚了,但有时候却感觉看得不舒服——单眼看还挺好,双眼看时却觉得累,有点不平衡的感觉;另外,晚上视力不如白天,还有眩光。

  “这应该是视觉质量出了问题。”李莹指出,手术后,确实有很多病人达到预期视力,但这并不等于病人就获得了良好的视觉质量。

  视觉质量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平衡失调,即双眼平衡失调、白昼平衡失调和远近平衡失调。蒋文的情况,多属于前两者。

  每个人都有一只主视眼和副视眼,就像人的双手,其中一只比较灵活。主视眼也如此,例如,单眼瞄准时,常用的那只眼多是主视眼,它对视觉的贡献更大。

  因此,“做手术时,医生应首先考虑主视眼。”李莹指出,主视眼的手术一定要比副视眼做得好。

  以蒋文为例,或许他希望两眼视力都能矫正到1.5,然而,因其左眼的角膜较薄,右眼角膜较厚,若都按1.5的视力来切削,左眼角膜切削后比较薄,风险可能大些。

  于是,医生选择将角膜较厚的右眼进行切削,以矫正到1.5,而角膜较薄的左眼则仅矫正到1.0。

  “照理说,这是没错的,病人也应该满意,但实际并非如此简单。”李莹解释。

  倘若蒋文的右眼(角膜较厚的眼睛)是主视眼的话,那么术后他应该感觉看东西很舒服;但恰恰相反,他的左眼(角膜较薄的眼睛)是主视眼;主视眼视力低于副视眼,视力不平衡,病人看东西两眼就感觉累。

  实际上,若主视眼的视力只能做到1.0,而副视眼可以做到1.5的话,“我宁愿主视眼做到1.0,副视眼做到0.8或1.0,这样两只眼睛视力平衡,病人也觉得舒服。”李莹如此建议。

  可见,“并非两眼都做到1.5就好。把两只眼睛都做到1.5的医生,也未见得就是好医生。”李莹提醒。

  至于眩光问题,其实也与病人的术前选择息息相关。

  中国人一般是黑眼球,角膜直径约11毫米,而手术时,并非11毫米内的角膜都要切削,只是把中央部分削凹而已。

  可是,晚上瞳孔会变大,以适应黑暗的环境。尤其是男性,越年轻,夜间瞳孔变得越大;而手术所切的位置,不会随瞳孔变大而变大,如此,屈光就有差别,结果出现了眩光。

  通常,近视度数越深,矫正时中央需要切削的地方就越深,如此导致屈光的差别就越大,更易出现眩光;但若把角膜中央区切削稍浅一点、宽一点,术后出现眩光的机会就少,但这样一来,就可能要遗留一些度数。

  因此,是宁可要眩光,把近视度数尽量去掉,还是留一点度数,以减少眩光的发生?“你自己也应该考虑清楚。”李莹常这样告知病人。

  如果个人以白天上班为主,“则尽可能去掉度数,留点眩光也无妨,”刘泉建议,但若是司机,以夜间上班多的话,就宁可留点度数,减少眩光。

  此外,须提醒的是,病人不应一味追求视力越高越好。因为,如果矫正的远视力越高,必然导致部分近视力丧失,这样就会出现远近视力失衡——看远清晰,看近却模糊、不舒服。

  刘泉建议,如果年龄偏大、近视度数偏高,或者近距离阅读时间长的人,可以留点近视度数,这样,在工作时,眼睛不会那么疲劳;相反,若是运动员、司机等职业,工作以看远为主的话,则可以选择最佳矫正视力达1.5或1.2。

  “不要刻意追求别人的视力怎样,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矫正视力!”刘泉概括地说。

  手术效果如何,与选择的医生大有关系。

${FDPageBreak}

  医院大打价格战的内幕

  目前,近视手术的开展,可谓如火如荼。全国至少有1000多家医疗单位开展LASIK手术。

  自1993年我国开展角膜屈光手术至今,由早期的大城市大医院,逐渐发展到小城市小医院,由综合的教学医院扩展到专科医院、专科诊所,由一个城市一两个单位开展,发展到现在的同一个城市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单位开展,病人的选择越来越多。

  绝大多数医院、中心是按照医疗的规范化标准进行手术的,但也有个别医院的就诊和手术环境很差,甚至不具备完成常规手术的条件。

  而手术成功与否,“与手术设计、医生技术水平、激光设备好坏等因素密切相关。”李莹指出。故病人在选择时,也应该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医院为了吸引病人,大打“价格牌”。比如LASIK手术,大多数医院的双眼价格在6000~8000元,但有些医院的价格为2000元,更有低至800元者。

  价格相差如此之大,必有原因。

  有的医院为了压缩成本,可能使用的仪器设备型号较老、较旧,有的所使用的刀头陈旧,甚至刀片被多次使用……这些都影响手术效果,可能导致术后屈光度不稳定、屈光回退、过矫或欠矫、角膜散光等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说低价医院的医生水平或仪器设备都差,”李莹客观地说,“有些民营医院的设备,甚至比公立大医院的还先进,医生也很认真负责。”

  我国目前从事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医师和技术人员达2000多人,其中,大多数是经历过相关的上岗培训,并获得上岗证的。

  不过,上岗证仅是初级资格证书,是对刚入门医生的培训证书,并不代表该医生的技术水平。病人应该清楚这一点,在选择医生之前,最好先打听清楚该医生技术、口碑如何。

  受访专家均强调,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是一项“锦上添花”的手术,并非非做不可。毕竟,做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果近视对自己没有重大影响,那么,戴眼镜仍是目前最安全的矫正视力的方法。

${FDPageBreak}

  链接

  激光手术并非人人适宜

  病人有摘镜的要求,这是手术的前提。此外,还得满足以下条件:

  ①年龄一般在18周岁以上。

  ②近两年屈光度相对稳定,每年屈光度的增加不大于50度。

  ③近视最好不超过1500度(PRK最好不超过600度);散光最好不超过600度。

  ④最佳术前矫正视力:低中度近视不低于0.8,高度近视不低于0.3。

  ⑤角膜厚度大于450微米。

  ⑥眼部检查无活动性眼病,以及没有糖尿病、系统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全身性疾病。

  ⑦病人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期望值不能过高。

  飞秒激光,并非近视手术

  飞秒激光只是术中用于制作角膜瓣的一种方法(LASIK、LASEK都是直接用刀制作)。它有激光量小、损伤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等优点,尤其适合初学的医生制作角膜瓣。

  眼睛较凸,不能手术?

  若是单纯近视所致的凸眼,且符合手术适应范围,则仍可以接受近视手术;若属于甲亢性凸眼等其他情况,则不宜手术。

  出现圆锥角膜,就没救了吗

  早期的圆锥角膜,可以先尝试配戴角膜接触镜,首选软性角膜接触镜;若软性角膜接触镜不能纠正视力,改用硬性角膜接触镜。

  但中、晚期者,出现不规则散光较严重及中央区角膜混浊,则要手术治疗,如板层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目前,还有一种角膜交联手术可延缓病情的发展。

  挑医院时要注意:

  ① 品质比价格更重要,要学会“货比三家”。

  ② 手术的设备很重要,病人可上网查询或到一些医疗单位询问该医院所使用仪器型号的情况。

  ③ 可上网查询医生的资历和评价,同时,也可向亲朋好友打听术后感觉等情况。

  ④ 负责任的医生会向病人介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危害,病人也可据此判断该医生是否可信。

  ⑤ 术前一定要作散瞳验光、眼底检查等相关准备;如果有些医院在就诊当天就安排手术,省略了全面的检查,那肯定有问题。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37617988 。

(责任编辑: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36年类风湿令手脚关节严重畸形 矫形后第一件事是竖拇指给医生点赞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人把类风湿关节炎称为“不死的癌症”。顾名思义,这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终身疾病,虽然不会直接致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疾病……详细>>

患者出院后就不用管了?医生上门既做阶梯又做扶手,出了院仍在线“监督”

“我没想到还能去爬山、登塔。”65岁的张阿姨双侧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疼痛了6年,在祈福医院做完手术并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出院后,康复科上门居……详细>>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102岁老人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春节前夕,家住深圳石岩的102岁老人彭阿婆不慎摔倒,导致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林宏生教授成功地为这位老人实施了……详细>>

男婴出生不久竟长出脑动脉瘤!全球首例高难度搭桥术为他成功“拆弹”

恩恩出生37天的晚上,突然剧烈哭闹,还出现头后仰,双眼凝视,肢体也僵了一动不动,在随后的检查中检查出脑出血、右脑大脑中动脉分支动脉瘤破裂……详细>>

女性根治性膀胱全切子宫圆韧带悬吊新膀胱后壁重建术的前瞻性随行对照研究

2016年8月26-28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协办,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学术支持的“2016中国膀胱癌高峰论……详细>>

  • 吕林

  • 杨华胜

  • 邹玉平

  • 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