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虚证(TM1)Liver blood deficiency pattern (TM1)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编码SF54

关键词

索引词Liver blood deficiency pattern (TM1)、肝血虚证(TM1)
缩写GXZ、Gan-Xue-Xu-Zheng
别名肝血虚、肝虚血证、血虚肝证

肝血虚证(TM1)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典型症状与体征:患者出现头晕眼花、视力减退或夜盲、爪甲无光泽、肢体麻木、妇女月经量少且颜色淡薄甚至闭经、面色苍白或唇色淡白、舌质偏淡等症状和体征。
    • 中医四诊综合判断: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特别是舌诊和脉诊,确认肝血虚证的典型表现。舌质淡红或偏淡,苔薄白或少苔;脉细弱无力。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病因学特征
      • 脾胃虚弱:长期饮食不当、营养不良等导致脾胃功能减退。
      • 肾精亏损:长期慢性疾病消耗或老年体弱者。
      • 久病耗伤:长期患病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
      • 出血过多:急性大量失血或慢性少量持续性出血。
      • 情志失调:长期情绪抑郁或过度紧张焦虑。
      • 生活方式:生活作息紊乱、饮食结构不合理等。
    • 病史与相关检查
      • 有明确的慢性疾病史或长期情志失调史。
      • 血常规显示贫血相关指标,如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的典型症状与体征,结合中医四诊综合判断即可确诊。
    • 若缺乏典型症状与体征,需结合支持条件中的病因学特征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辅助检查

  1. 血液检查

    • 血常规
      • 异常意义:血红蛋白浓度降低(<120 g/L),提示贫血,进一步支持肝血虚证的诊断。
      • 其他指标:红细胞计数减少、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正常或轻度降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升高。
  2. 影像学检查

    • 腹部超声
      • 异常意义:排除其他肝脏病变,如肝硬化、脂肪肝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3. 中医四诊

    • 望诊:观察面色、唇色、舌象等。
    • 闻诊:听患者声音,嗅其口气。
    • 问诊: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
    • 切诊:通过脉诊判断脉象,如脉细弱无力。
  4. 妇科检查(女性患者):

    • 月经检查
      • 异常意义:月经量少、颜色淡薄或闭经,支持肝血虚证的诊断。
  5. 生活方式评估

    • 饮食习惯:评估患者的饮食结构是否合理。
    • 作息规律:了解患者的作息时间是否规律。
    • 心理状态: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长期的情绪抑郁或紧张焦虑。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常规

    • 血红蛋白浓度:降低(<120 g/L),提示贫血。
    • 红细胞计数:减少,反映体内红细胞数量不足。
    •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正常或轻度降低,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升高,反映红细胞大小不均一。
  2. 生化指标

    • 铁代谢指标
      • 血清铁:降低,提示缺铁。
      • 总铁结合力(TIBC):升高,反映机体对铁的需求增加。
      • 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提示铁利用不足。
  3. 甲状腺功能检查

    • 促甲状腺激素(TSH):正常或轻度升高,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游离甲状腺素(FT4):正常,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
  4. 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

    • 维生素B12:正常或轻度降低,排除巨幼细胞性贫血。
    • 叶酸:正常或轻度降低,排除巨幼细胞性贫血。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典型的症状与体征,结合中医四诊综合判断。典型症状包括头晕眼花、视力减退、肢体麻木、月经异常等,典型体征包括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脉细弱无力。
  • 辅助检查以血液检查和中医四诊为主,通过血常规检测贫血指标,排除其他肝脏病变,评估生活方式等因素。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铁代谢指标等,进一步支持肝血虚证的诊断。

权威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指南》等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