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沙门氏菌Antibiotic resistant Salmonella
编码MG50.9
子码范围MG50.90 - MG50.9Z
关键词
索引词Antibiotic resistant Salmonella
缩写耐药沙门氏菌、DRS
别名耐药沙门菌、抗药沙门氏菌
耐药沙门氏菌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粪便、血液、尿液或其他相关标本中分离培养出耐药沙门氏菌。
- 分子生物学检测(如PCR)检出耐药基因(如blaCTX-M、qnr等)。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急性或亚急性发热(体温≥38℃),伴有腹痛、腹泻(水样便或血便)、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 全身不适症状,如疲劳、乏力、肌肉疼痛等。
- 流行病学史:
- 发病前7天内有食用未煮熟的肉类、蛋类、乳制品或污染水源的历史。
- 接触过感染动物或其排泄物。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发热+腹泻/腹痛)。
- 血清学抗体滴度≥1:160,或恢复期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腹部X线或CT扫描:
- 异常意义:显示肠胀气、肠壁增厚、肠穿孔等,有助于排除其他急腹症,支持耐药沙门氏菌感染的诊断。
- 超声检查:
- 异常意义: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进一步支持诊断。
- 腹部X线或CT扫描:
-
临床鉴别检查:
- 腹部体征评估:
- 异常意义:脐周或下腹部压痛、脱水征象(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口干舌燥)、肠鸣音增强等,提示细菌性感染。
- 并发症相关体征:
- 异常意义:剧烈腹痛、腹膜刺激征(反跳痛、肌紧张)提示可能并发肠穿孔;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提示可能并发败血症。
- 腹部体征评估:
-
流行病学调查:
- 暴露史追溯:
- 判断逻辑:明确可疑食物或水源接触史,增强诊断指向性。
- 暴露史追溯: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病原学检查:
- 粪便培养阳性:直接确诊耐药沙门氏菌感染。
- PCR检测阳性:特异性基因(如blaCTX-M、qnr等)检出支持早期或培养阴性病例的诊断。
-
炎症标志物:
- 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50 mg/L):提示细菌性感染或严重炎症反应。
- 血沉(ESR)升高:非特异性炎症活动标志,需结合其他指标。
-
血常规:
- 白细胞计数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炎症反应。
- 血小板减少:在严重感染或败血症中可能出现。
-
生化检查:
- 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等电解质失衡,反映脱水和电解质丢失。
- 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等,提示肝脏受累。
-
血清学检查:
- 抗沙门氏菌抗体滴度升高(≥1:160或4倍增长):支持近期感染,尤其适用于无法培养确诊的病例。
-
便常规:
- 白细胞或红细胞阳性:提示侵袭性肠炎,需与其他病原体感染鉴别。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病原学证据(培养或PCR),结合典型症状及流行病学史。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排除急腹症)和临床评估(腹部体征)为主,避免依赖单一实验室指标。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病原体特异性结果(如抗体滴度、基因检测)。
权威依据:
- WHO《感染性腹泻诊断指南》
- IDSA(美国传染病学会)指南
- 中国CDC《耐药沙门氏菌监测指南》
参考文献:
- 知乎:
- CSDN技术社区:
- 搜狗百科:
- 人人文库:
- 120健康网:
- 百度文库:
- 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