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样药疹Lichenoid drug eruption
编码EH62
关键词
索引词Lichenoid drug eruption、苔藓样药疹
同义词Drug-induced lichenoid eruption
别名苔藓样药物反应、药物引起的苔藓样皮疹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关联情况
通过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C90
通过暴露于阿片类药物或相关镇痛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2
通过暴露于精神兴奋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4
通过暴露于镇痛药、解热药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9
通过暴露于多种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7
通过暴露于抗癫痫药或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8
通过暴露于其他未特指药物、药剂和生物制品的故意自害PC96
通过暴露于抗精神病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1
通过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5
通过暴露于抗抑郁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C93
通过暴露于大麻类物质或致幻剂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PL13 与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相关的损伤或伤害的方式
PL13.0
物质过量作为损伤或伤害的方式PL13.2
在正确用药或剂量范围内与药物有关的损伤或伤害作为损伤或伤害的方式PL13.9
具有交互作用的药或药品作为损伤或伤害的方式PL13.51
用药频率不正确,作为损伤的方式PL13.Y
其他特指的与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相关的损伤或伤害的方式PL13.Z
未特指的与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相关的损伤或伤害的方式PL13.3
药品不正确作为损伤或伤害的方式PL13.50
用药途径不正确,作为损伤的方式PL13.5
不正确用药,作为损伤的方式PL13.5Y
其他特指的不正确用药,作为损伤的方式PL13.5Z
未特指的不正确用药,作为损伤的方式PL13.52
用药时间不正确,作为损伤的方式PL13.A
不适当地停止或中止用药作为损伤或伤害的方式PL13.53
用药疗程不正确,作为损伤的方式PL13.6
已知为变应原[过敏原]的药剂或药品作为损伤或伤害的方式PL13.1
剂量不足作为损伤或伤害的方式PL13.7
已知为病人禁忌使用的药剂或药品作为损伤或伤害的方式PL13.8
过期或变质的药剂或药品作为损伤或伤害的方式 意外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PB27
意外暴露于抗癫痫药或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有害效应PB22
意外暴露于精神兴奋药或其有害效应PB24
意外暴露于镇痛药、解热药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其有害效应PB20
意外暴露于阿片类药物或相关镇痛药或其有害效应PB23
意外暴露于大麻类物质或致幻剂或其有害效应PB26
意外暴露于抗精神病药或其有害效应PB25
意外暴露于抗抑郁药或其有害效应PB29
意外暴露于多种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PB21
意外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PB28
意外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物质
PL00
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PL0Z
在治疗中使用与损伤或损害有关的物质,未特指的PL01
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PL01.Y
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其他特指的补充或传统药物PL01.Z
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未特指的补充或传统药物PL01.1
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膳食补充剂、维生素或矿物质PL01.0
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草药制剂或药方PL01.2
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不可归类在他处的补充或传统药物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PH43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大麻类物质或致幻剂或其有害效应PH42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精神兴奋药或其有害效应PH49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多种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PH40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阿片类或相关镇痛药或其有害效应PH44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镇痛药、解热药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其有害效应PH41
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PH47.0
暴露于混合抗癫痫药或其有害效应,不可归类在他处者,意图不确定的PH47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抗癫癎药或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有害效应PH47.Z
未确定意图:有害物质的有害效应和暴露于该物质下: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未特指的抗癫痫药或抗帕金森药PH45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抗抑郁药或其有害效应PH46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抗精神病药或其有害效应PH48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苔藓样药疹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苔藓样药疹,也称为药物性扁平苔藓样反应,是一种由特定药物引发的皮肤免疫反应。其特征为皮肤或黏膜出现扁平、多角形、紫红色或红棕色丘疹和斑块,表面可伴有细薄鳞屑或白色网状纹理(Wickham纹)。皮损常对称分布于四肢屈侧(如腕部、踝部)、腰部及口腔黏膜。组织病理学显示基底层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及界面皮炎,与经典扁平苔藓相似,但可能伴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提示药物诱因)。
病因学特征
-
触发药物种类:
- 常见诱发药物包括抗疟药(如羟氯喹)、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噻嗪类利尿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金属类药物(如金制剂)。药物暴露后数周至数月可能出现皮损,部分患者存在多药交叉敏感性。
-
免疫机制:
- 主要由IV型超敏反应介导,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半抗原与表皮蛋白结合形成完全抗原,激活CD8+ T细胞攻击基底角质形成细胞,导致细胞凋亡(通过颗粒酶/穿孔素通路)和炎症因子(如IFN-γ、IL-17)释放。
-
遗传因素:
- 部分患者携带特定HLA等位基因(如HLA-B*57:01与别嘌呤醇相关苔藓样反应),可能通过影响抗原呈递增加易感性。
-
环境及其他因素:
- 紫外线(UVB)暴露可能增强某些药物的光敏性,加剧皮损。慢性摩擦或创伤(Koebner现象)可诱导新发皮损。
病理机制
-
皮肤损伤模式:
- 典型表现为界面皮炎伴基底层细胞空泡变性、胶样小体(凋亡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乳头层致密淋巴细胞浸润。与特发性扁平苔藓相比,药物性皮损的炎性浸润更可能包含浆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
-
炎症介质作用:
- 活化的T细胞通过Fas-FasL途径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同时释放IL-5、IL-22等细胞因子,促进表皮增生和慢性炎症维持。
临床表现
-
皮损特点:
- 紫红色多角形丘疹可融合成网状或环状斑块,口腔黏膜可能见糜烂或白斑。约30%患者伴中度至重度瘙痒,偶见甲萎缩或脱发。
-
发病时间与病程:
- 潜伏期通常为用药后1-6个月,停药后皮损多在3-12个月内消退,但部分药物(如抗TNF-α制剂)诱发的病例可能持续更久。约20%患者遗留炎症后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瘢痕。
参考文献:《UpToDate》药物性扁平苔藓样疹章节、《Fitzpatrick临床皮肤病学》(第9版)、《英国皮肤病学杂志》相关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