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伤性颅内撕裂伤或出血Intracranial laceration or haemorrhage due to birth injury

更新时间:2025-06-18 19:17:48
编码KA40.0
子码范围KA40.00 - KA40.0Z

关键词

索引词Intracranial laceration or haemorrhage due to birth injury
缩写产伤性颅内出血、产伤颅内出血、产伤性颅内损伤
别名新生儿颅内出血、产伤性脑出血、产伤性头部出血、产伤性脑血管撕裂、产伤性脑实质出血、产伤性硬膜下出血、产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产伤性小脑出血、产伤性脑室内出血

产伤性颅内撕裂伤或出血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影像学确诊:头颅超声/CT/MRI显示硬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灶(急性期CT呈高密度影,超声显示局灶性强回声)。
    • 手术探查:开颅手术或内镜直视下发现脑膜撕裂伴活动性出血。
  2. 必须条件

    • 围产期高危因素
      • 异常分娩史(产钳/胎吸助产、急产/滞产、胎位异常)。
      • 胎儿因素(出生体重≥4000g、头围≥36cm)。
    • 典型神经系统症状
      • 生后72小时内出现惊厥、意识障碍(嗜睡/昏迷)、自主呼吸异常。
      • 局灶体征(肢体不对称性瘫、凝视麻痹、原始反射消失)。
  3. 支持条件

    • 颅内压增高体征:前囟膨隆(张力>3 cmH₂O)、头围增速>2 cm/周。
    • 实验室异常
      • 脑脊液呈均匀血性(红细胞>1000×10⁶/L)。
      • 凝血功能异常(INR>1.5或APTT延长>1.5倍)。
    • 病程进展特征:症状在生后6-24小时进行性加重。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产伤性颅内出血评估体系
├─影像学检查
│ ├─头颅超声(首选)
│ ├─头颅CT(急性期确诊)
│ └─头颅MRI(亚急性期/脑干评估)
├─实验室检查
│ ├─凝血功能(PT/APTT/INR)
│ ├─脑脊液分析
│ └─血常规(Hct/PLT)
└─功能评估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判断逻辑

  1. 头颅超声

    • 适应证:生后24小时内筛查,尤其早产儿或器械助产者。
    • 阳性标准:脑室周围强回声团(出血分级按Papile标准)、中线移位>3mm。
    • 局限性:对幕下出血(小脑/脑干)敏感性低(仅50%)。
  2. 头颅CT

    • 适应证:超声异常或病情急剧恶化者。
    • 关键征象
      • 硬膜下出血:沿大脑镰/小脑幕分布的梭形高密度影。
      • 脑室出血:脑室内铸型高密度,伴脑室扩张(Evans指数>0.3)。
  3. 凝血功能检测

    • 核心指标:APTT>45秒提示凝血障碍需输注FFP。
    • 鉴别要点:若PLT<50×10⁹/L,需排查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4. 脑脊液分析

    • 操作时机:疑似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影像学阴性时。
    • 诊断阈值
      • 红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第1管与第3管差值<20%)。
      • 黄变症(脑脊液黄染,联苯胺试验阳性)。

三、实验室参考值

检查项目 正常参考值 异常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PT) 10-14秒 >15秒提示维生素K缺乏或DIC,需紧急补充维生素K(1mg IM)
纤维蛋白原 2.0-4.5 g/L <1.5 g/L提示消耗性凝血病,需输注冷沉淀
脑脊液红细胞 <10×10⁶/L >1000×10⁶/L且无穿刺损伤迹象时,支持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红蛋白(Hct) 45%-65%(新生儿) 急性下降>20%提示活动性出血,需紧急输血
血清乳酸 <2.5 mmol/L >4 mmol/L提示脑组织缺氧,与脑水肿严重度正相关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必须结合高危分娩史与影像学证据(超声/CT),避免仅凭临床表现误诊。
  • 检查策略:首选床旁超声快速筛查,病情进展时升级至CT/MRI。
  • 实验室重点:凝血功能与脑脊液分析用于排除非机械性出血(如凝血病、感染)。

权威参考文献

  • 《中华儿科杂志》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共识(2021)
  • WHO《新生儿重症监护临床指南》(2018)
  • 《Neonatal Neurology》(Elsevier, 5th 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