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渗出性淋巴瘤Primary effusion lymphoma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编码2A81.9

关键词

索引词Primary effusion lymphoma、原发渗出性淋巴瘤、原发渗漏性淋巴瘤、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相关的原发渗出性淋巴瘤
缩写PEL
别名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空腔器官积液性淋巴瘤

原发渗出性淋巴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从受累体腔(胸膜、心包、腹膜等)积液中通过PCR技术检出HHV-8/KSHV DNA。
      • 体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淋巴样细胞,且这些细胞具有PEL的典型表型特征(如CD45+、CD19/20+、IgM+,缺乏典型B细胞分化标志)。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受累体腔内的大量浆膜腔积液(胸水、腹水、心包积液)。
      • 全身消耗症状,如发热、体重下降、夜间盗汗、乏力等。
    • 免疫状态
      • 患者通常为HIV阳性或有其他免疫抑制状态(如器官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的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浆膜腔积液+全身消耗症状)。
      • 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腹部超声/CT)显示相应的体腔积液。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CT
      • 异常意义:显示胸腔积液、纵隔增宽。
    • 腹部超声/CT
      • 异常意义:可见腹水及肝脾肿大。
    • 心脏彩超
      • 异常意义:评估心包积液量及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2. 临床鉴别检查

    • 血液学检查
      • 全血细胞计数
      • 异常意义:贫血、白细胞减少。
      • 乳酸脱氢酶(LDH)
      • 异常意义:提示组织坏死。
    • 流式细胞术
      • 异常意义:分析积液中的淋巴细胞表型,进一步确认PEL的特征。
  3. 病理学检查

    • 细胞学检查
      • 异常意义:从积液中发现异常淋巴样细胞,有助于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积液。
    • 组织活检(如有实体肿瘤):
      • 异常意义:进一步确认淋巴瘤的类型和分级。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病原学检查

    • HHV-8/KSHV DNA PCR阳性:直接确诊原发渗出性淋巴瘤。
    • EB病毒相关抗原(EBNA2, LMP1)检测:虽然不是特异性指标,但有助于进一步确认感染情况。
  2. 血液学检查

    • 全血细胞计数异常
      • 贫血: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提示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
      •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免疫功能受损。
    • 乳酸脱氢酶(LDH)升高:提示组织坏死,常见于恶性肿瘤。
  3. 生化检查

    • 电解质紊乱:由于大量体腔积液,可能出现低钠血症等电解质异常。
    • 肝功能异常:肝酶(ALT、AST)可能升高,提示肝脏受累。
  4. 免疫学检查

    • HIV抗体检测:多数PEL患者为HIV阳性,检测结果有助于确定患者的免疫状态。
    • 免疫球蛋白水平:IgM水平可能升高,提示B细胞激活。
  5. 分子生物学检测

    • c-MYC、BCL-6等基因突变检测:虽然不是诊断标准,但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分子机制。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病原学证据(HHV-8/KSHV DNA PCR阳性)和细胞学检查(异常淋巴样细胞),结合典型症状及免疫状态。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胸部X线/CT、腹部超声/CT、心脏彩超)和血液学检查为主,帮助评估病情和鉴别诊断。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病原体特异性结果(如HHV-8 DNA)和其他血液学指标(如LDH、全血细胞计数)。

权威依据:《血液学》、《肿瘤学》、《病毒学及免疫学病理机制研究》等相关领域权威教材与期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