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瞳孔阻滞性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Second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without pupillary block
编码9C61.31
关键词
索引词Second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without pupillary block、非瞳孔阻滞性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缩写非瞳阻继发闭青、NABACG
别名非瞳孔阻滞性继发闭青、非瞳阻继发性闭角青光眼、非瞳孔阻滞性继发性窄角青光眼、非瞳孔阻滞性次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9C61.31)非瞳孔阻滞性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 间歇性眼胀/头痛:
- 常于傍晚、疲劳或情绪波动后出现轻度眼胀或同侧偏头痛,休息或睡眠后自行缓解(60%-80%)。
- 部分患者因无明显症状而延误就诊(30%-50%)。
- 视力波动或模糊:
- 短暂性视物模糊或雾视,伴虹视现象(光线周围出现彩色晕轮)(40%-60%)。
- 视野缺损:
- 慢性进展期出现渐进性视野缩小,早期多无自觉症状(晚期高发,70%-90%)。
非典型症状
- 恶心/呕吐:
- 仅在急性房角关闭或眼压急剧升高时出现(10%-20%)。
- 眼部疲劳感:
- 长时间阅读或暗环境活动后加重(20%-3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前房角结构异常:
- 房角镜检查示虹膜根部前移,周边虹膜与小梁网接触或粘连(90%-95%)。
- 房角关闭范围与眼压升高程度相关(粘连范围≥180°时眼压常>30mmHg)。
- 虹膜形态改变:
- 虹膜膨隆不明显,但周边虹膜肥厚或睫状体前位(高褶虹膜综合征)(50%-70%)。
- 眼压波动:
- 慢性期眼压呈中度升高(20-40mmHg),急性加重期可达50mmHg以上(60%-80%)。
非典型体征
- 视神经损害:
- 晚期杯盘比(C/D)扩大(≥0.7),视盘苍白(病程≥5年者高发,50%-70%)。
- 角膜内皮损伤:
- 长期高眼压可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2000 cells/mm²)(10%-20%)。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 前房角镜检查:
- 动态房角镜评估显示房角狭窄或关闭,无瞳孔阻滞证据(金标准,敏感度>95%)。
-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
- 虹膜根部厚度增加(>0.5mm),睫状体前移(特异性>90%)。
- 视野检查:
- 晚期表现为鼻侧阶梯、弓形暗点(与开角型青光眼相似)(病程≥3年者异常率>80%)。
参考文献
- 《默沙东诊疗手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房角关闭机制及体征描述。
- 王宁利等,《中华眼科杂志》:高褶虹膜综合征的解剖特征与房角粘连模式。
- 吴玲玲,《中国实用眼科杂志》:UBM在非瞳孔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注:症状与体征的几率描述基于临床队列研究数据,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依据青光眼诊疗共识(2020年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