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或调节障碍Disorders of refraction or accommodation

更新时间:2025-06-22 00:15:11
子码范围9D00 - 9D0Z

关键词

索引词Disorders of refraction or accommodation
缩写RAD
别名屈光不正、视力调节异常、屈光调节障碍、调节功能异常、屈光问题、视力调节障碍、眼屈光异常、屈光系统疾病

屈光或调节障碍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一、临床定义

屈光或调节障碍是指由于眼球的形状(包括角膜和晶状体)或者眼轴长度异常,导致光线不能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造成视力问题的一类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和调节功能障碍。根据ICD-11编码分类,它进一步细分为其他特指的屈光或调节障碍(9D0Y)、未特指的屈光或调节障碍(9D0Z)、调节障碍(9D01)、屈光异常(9D00)。


二、医学定义

屈光不正具体表现为:

  • 近视:当眼处于静息状态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球折射后聚焦于视网膜之前,导致看近物清晰而远处物体模糊。
  • 远视:反之,如果光线聚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则形成远视,即看远物相对清楚但近处细节难以辨认。
  • 散光:由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曲率不规则,导致不同方向上的焦距差异,使视觉图像失真。
  • 调节障碍:涉及晶状体改变其曲率以适应不同距离物体的能力受损,常伴随年龄增长发生的老花眼现象。

三、病因:病原学机制

  1. 屈光力异常

    • 角膜和/或晶状体的弯曲度变化影响了光线聚焦能力,过小会导致远视,过大则产生近视;非均匀性弯曲引起散光。
  2. 眼轴长度异常

    • 眼球前后径增加超出正常范围将导致近视,相反,若眼轴过短则表现为远视。
  3. 遗传因素

    • 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有显著家族聚集倾向,提示遗传基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4. 环境因素

    • 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如阅读、使用电子设备等行为模式增加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风险。
  5. 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状况

    • 儿童时期摄入均衡膳食对预防屈光不正至关重要,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可能加剧病情发展。

四、病因:传播途径与高危因素

  • 高发人群:学龄期至青春期学生群体因学习负担重且用眼习惯不当成为屈光不正高发对象。
  • 合并症高发机制:长期未矫正的高度近视容易并发多种眼部并发症,如玻璃体混浊、黄斑区变性甚至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后果。

依据来源:《眼的屈光与调节》(医学全在线)、《眼科诊疗规范(12)屈光不正和调节》(360doc个人图书馆)、认识屈光不正的类型与病因(人民网_重庆频道)、百度经验关于屈光不正的介绍以及其他相关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