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门细胞瘤Hilus cell tumour
编码XH9LH4
核心定义
卵巢门细胞瘤(Hilus Cell Tumor)的综合解析
一、组织病理学详细特征
-
显微镜下核心表现
- 肿瘤细胞呈小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少,核染色质细腻,核沟(咖啡豆样核)常见。
- 组织学形态介于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与卵泡膜细胞瘤(thecoma)之间,但缺乏典型的Call-Exner小体。
- 常见局灶性纤维化或玻璃样变,部分病例可见腺样或乳头状结构。
-
免疫组化特征
- 阳性标记:INHIBIN(强阳性)、CALRETININ(部分阳性)、CD99(部分阳性)、FOXL2(阳性)。
- 阴性标记:通常CK、ER、PR阴性,与卵泡膜细胞瘤鉴别。
-
分子病理特征
- 多数病例显示FOXL2基因突变(热点突变:c.402C>G,p.C135W),与颗粒细胞瘤的BCL2表达不同。
- 部分病例可见染色体异常(如12号染色体异常),但特异性较低。
-
鉴别诊断
- 颗粒细胞瘤:存在Call-Exner小体,FOXL2表达模式不同(颗粒细胞瘤常为弥漫性)。
- 卵泡膜细胞瘤:细胞更致密,无核沟,常表达ER/PR。
- 支持-间质肿瘤(如黄体瘤):缺乏核沟及INHIBIN强阳性。
二、肿瘤性质
-
分类
- WHO分类:属于性索-间质肿瘤中的“其他性索间质肿瘤”类别,通常为良性或低度恶性潜能。
- 行为分级:多数为良性(占80%-90%),少数可局部复发或转移(<10%)。
-
生物学行为
- 激素分泌:约50%病例分泌雄激素(如睾酮),导致男性化症状(如案例中的多毛、声音低沉)。
- 侵袭性:罕见浸润性生长,但需注意包膜侵犯或血管浸润的高危特征。
三、分化、分期与分级
-
分化程度
- 分化良好:细胞形态一致,核分裂象<1/10HPF。
- 分化不良: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需警惕恶性潜能)。
-
分期
- 临床分期:依据FIGO分期系统,但卵巢门细胞瘤多为I期(局限于卵巢)。
- 病理分期:需评估包膜完整性、腹膜种植及淋巴结转移。
四、进展风险评估
-
临床高危因素
- 年龄≥50岁(成人型)、肿瘤直径>5 cm、术中包膜破裂。
- 术后残留病灶或分期为II期及以上。
-
病理高危因素
- 核分裂象≥1/10HPF、显著核异型性、脉管侵犯、深部间质浸润。
-
复发与转移风险
- 低危病例(良性):复发率<5%。
- 高危病例(恶性潜能未定或恶性):5年复发率可达20%-30%,转移多见于腹膜或淋巴结。
五、临床管理建议(可选)
- 手术:推荐保留生育功能的单侧附件切除术(年轻患者)。
- 随访:术后监测雄激素水平及影像学检查(如CT/MRI),高危患者需长期随访。
总结
卵巢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性索间质肿瘤,以雄激素分泌为特征,多数为良性。其组织学特征介于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之间,免疫组化(INHIBIN、FOXL2)及分子检测(FOXL2突变)对确诊至关重要。低危病例预后良好,但需警惕高危病理特征以指导随访策略。
参考文献
- Australian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aecology. (1999). Hilus cell tumour of the ovary in a virilized, premenopausal woman.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hyperandrogenism of ovarian origin.
-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Female Reproductive Organs (5th ed.). (2020).
- PubMed文献:FOXL2基因突变在性索间质肿瘤中的研究(近五年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