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后真或假性动脉瘤Postprocedural true or false aortic aneurysm
编码BE13
关键词
索引词Postprocedural true or false aortic aneurysm、操作后真或假性动脉瘤
缩写POA、PFA
别名术后真性动脉瘤、术后假性动脉瘤、创伤后动脉瘤、外伤后动脉瘤、医源性动脉瘤
操作后真或假性动脉瘤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 局部疼痛:
- 大多数患者在病变部位会感到钝痛或搏动性疼痛,严重时可呈剧痛。这种疼痛可能逐渐加重,尤其是在活动或按压时更为明显(常见,70%-90%)。
- 压迫症状:
- 根据具体位置不同,可能出现声音嘶哑(喉返神经受压)、吞咽困难(食道压迫)、呼吸困难(气管压迫)等症状。位于颅内或股动脉穿刺部位的假性动脉瘤,由于空间限制,周围压迫症状更为突出,表现为局灶症状和定位体征(较少见,20%-40%)。
- 全身症状:
- 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特别是在感染的情况下(少见,10%-2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 局部肿块:
- 体格检查时常能在病变部位摸到随心跳节律波动的包块,即搏动性肿块。这是假性动脉瘤最典型的体征之一(常见,80%-90%)。
- 血管杂音:
- 在病变部位可以听到收缩期杂音或震颤,杂音强度与瘤体血流动力学状态相关(常见,60%-80%)。
- 压迫表现:
- 颈动脉或主动脉弓区域的假性动脉瘤可因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吞咽困难、气管移位、Horner综合征等症状(较少见,10%-30%)。
- 血流动力学改变:
- 较大的动脉瘤可能导致远端组织缺血,表现为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少见,5%-15%)。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 超声检查:
- 超声是诊断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方法,能够显示瘤体与动脉的交通口及血流特征。典型表现为瘤腔内"往返血流"(to-and-fro flow),周围可见血栓形成(异常率:约90%-95%)。
- CT血管成像(CTA):
- CTA能够提供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有助于评估瘤体的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典型表现为与动脉相连的囊状造影剂充盈区,周围可见血肿或纤维包裹(异常率:约80%-90%)。
- MRI/MRA:
- MRI/MRA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结构,有助于评估瘤体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典型表现为瘤腔内流空信号,增强扫描可见造影剂滞留(异常率:约80%-90%)。
- 血管造影:
- 血管造影是诊断假性动脉瘤的金标准,能够直接显示瘤体的形态及供血动脉。典型表现为造影剂外溢至血管外形成局限性囊腔,无完整血管壁结构(异常率:约95%-100%)。
注:以上临床表现因病变的具体位置、大小及患者个体差异而异。对于疑似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以防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