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嘴唇反复干裂、脱皮的情况持续超过半年,可不能大意,背后可能隐藏着健康风险。有研究发现,一些长期不好的唇炎患者,有可能出现癌前病变的风险。下面从炎症影响、免疫变化、风险因素,以及具体防护方法,给大家讲明白。
一、炎症老不好,细胞容易“出问题”
正常情况下,唇部黏膜细胞大概7天更新一次,可要是炎症老拖着不好,会一个劲加快细胞的代谢速度。研究发现,长期炎症会通过“氧化应激”这个过程,打乱细胞的正常修复机制。还有实验表明,炎症产生的因子会让抑癌基因变“不稳定”,这可能和细胞异常增长有关。
二、免疫力“偷懒”,异常细胞清不掉
免疫系统本来是维持唇部黏膜稳定的“卫兵”,可炎症持续存在时,免疫细胞的“工作状态”会变。医生观察到,长期炎症会影响免疫细胞的识别能力,让它们“认不出”异常细胞,清除效率也跟着下降。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点——慢性炎症患者的免疫细胞活性指标和正常人不一样。
三、这些因素加一起,风险更高
当嘴唇有长期炎症时,再碰到下面这些情况,风险会明显增加:
- 紫外线暴露:唇部皮肤薄,比其他部位更怕日光损伤;
- 化学刺激:烟草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影响细胞稳定性;
- 营养不足: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对黏膜修复很重要,缺了容易出问题。
有调查发现,既有慢性炎症又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得更注意健康监测。
四、做好这5点,帮唇部“抗风险”
- 物理防护:户外活动时给嘴唇做好防晒,比如用有物理遮挡作用的护唇产品;
- 营养支持:听医生建议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
- 习惯调整:避免太烫的饮食刺激,尽量少抽烟喝酒;
- 局部护理:用温和的润唇产品维持唇部黏膜屏障;
- 定期检查:每6-12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留意黏膜变化。
要是嘴唇出现持续肿胀、出血,或者感觉异常(比如麻木、刺痛),得赶紧就诊。早期发现对健康管理很重要。
要强调的是,每个人情况不同,具体防护方案得结合医生评估。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配合定期检查,才是维护唇部健康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