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晕乎乎?可能是颈椎在"报警"!

身体与疾病身体与疾病 / 责任编辑:家医大健康2025-09-15 15:56:03 - 阅读时长3分钟 - 1361字
通过解析颈椎病引发晨起头晕的病理机制,系统阐述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肌肉劳损三大成因,结合临床检查方法与非手术干预策略,为读者提供科学的颈椎健康管理方案。
颈椎病头晕骨质增生椎动脉颈部肌肉姿势矫正磁共振成像康复训练神经压迫血液循环
早上起床晕乎乎?可能是颈椎在"报警"!

不少人清晨起床时会头晕,这种情况可能和颈椎问题有关。成年人里,颈椎老化的情况(做影像检查能查到)会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多,长期低头、歪脖子等不好的姿势还会加速这个过程。颈椎是连接头和身体的“力学枢纽”,它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会通过几种方式影响负责平衡的前庭系统,导致头晕。

颈椎病引发头晕的三大原因

1. 颈椎骨刺压迫椎动脉

颈椎老化时,椎体边缘会增生出小骨刺,这是退行性变的典型表现。如果骨刺长进椎动脉三角区(椎动脉走行的区域),会压迫脖子两边的椎动脉,让血管变窄。有研究发现,椎动脉供血少15%,负责平衡的前庭系统就会缺血,一改变姿势(比如起床)就容易晕。早上起床时,因为夜里平躺让静脉血流变化,这种压迫的影响会更明显。

2. 椎间盘老化突出的机械压迫

椎间盘外面的纤维环裂开后,里面的髓核会向后外侧凸出来,导致椎间孔(神经和血管走行的通道)变窄。神经电生理研究证实,受压的脊神经根会向大脑发送错误的位置感觉信号,和管平衡的前庭核(脑区)信号混在一起,就会产生“好像在动”的错觉。临床发现,大概35%的椎间盘突出患者会有“换个姿势就晕”的情况。

3. 颈部肌肉不平衡影响位置感

长期保持歪头、低头等异常姿势,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这些颈部肌肉会变紧变短,力量变得不平衡。研究显示,肌肉一直紧绷会让肌梭(感知肌肉长度的结构)传错信号,打乱大脑对头部空间位置的判断。当这种错误信号和视觉、前庭系统的信号合不上时,就会出现“不是天旋地转”的头晕。

怎么初步判断是不是颈椎引起的头晕?

可以用“三步法”初步筛查:

  1. 动作测试:慢慢做颈椎前屈(低头)、后伸(仰头)、旋转(转头)动作,观察头晕会不会诱发或加重;
  2. 神经检查:看看上肢力气、反射和感觉有没有异常(比如某侧胳膊麻、没力气),排查有没有节段性神经受损;
  3. 影像检查:拍X线片看骨刺多少,做MRI查椎间盘老化程度和脊髓有没有被压。

如果出现持续性单侧头晕、伴随胳膊放射性疼痛或握东西没力气,一定要及时找专业医生检查。诊断时需要结合症状和影像结果,还要排除耳石症、梅尼埃病等其他会引起头晕的问题。

颈椎引起的头晕,这样管更有效

  1. 调整姿势:用“20-20-20原则”——每工作20分钟,抬头看6米外的东西20秒,同时做颈椎拉伸(比如慢慢向两侧歪头);电脑屏幕要和眼睛平齐,避免低头或仰头。
  2. 睡对寝具:选能维持颈椎自然曲度的枕头和床垫,枕头高度建议8-12厘米(差不多一个拳头高),避免过高或过低让颈椎“拧着”。
  3. 物理治疗:用温热疗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比如用40℃左右的热毛巾敷脖子15-20分钟,能促进血管扩张,缓解肌肉紧张。
  4. 运动康复:推荐蛙泳、仰泳这类低强度有氧运动,水的浮力能减轻椎间盘的压力;也可以做颈部肌肉力量训练(比如缓慢抬头对抗阻力),但要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做。
  5. 急性期处理:头晕厉害的“急性期”,可以短期戴颈托固定颈椎,但别长期戴(会让肌肉变弱);症状缓解后,要在医生指导下慢慢增加颈部功能锻炼(比如转头、点头)。

要提醒的是,所有干预方法都得先让专业医生评估过再做。有临床证据显示,80%的患者通过规范的保守治疗(比如上面这些方法),头晕症状能得到缓解。如果保守治疗6个月没效果,或者出现神经功能越来越差(比如手越来越没力气、走路不稳),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