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是很常见的口腔问题,会导致牙根暴露、牙齿敏感等情况。有数据显示,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牙龈萎缩的发生率一直在上升。不过通过科学干预,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保护口腔健康。
牙龈萎缩三大诱因解析
牙结石沉积是主要原因。牙结石是钙化的菌斑,会一直刺激牙龈,引发炎症,进而导致牙槽骨吸收。有研究发现,有牙结石的人得牙龈萎缩的风险明显更高。刷牙方式不当会造成人为损伤,横着用力刷牙会破坏牙龈的保护屏障,很多患者都有刷牙太用力的问题。
牙周炎是慢性炎症,会慢慢破坏牙周的支持结构。当牙周袋太深时,牙槽骨吸收的速度会明显变快。要注意的是,牙龈出血是牙周炎的早期信号,很多人误以为是正常情况,结果耽误了治疗。
科学应对三阶防护体系
基础防护要从正确刷牙开始,推荐用改良巴氏刷牙法:牙刷和牙龈沟呈45度角,小幅度颤动着清洁牙龈沟,每次刷够2分钟。建议用软毛牙刷,刷头大小要能覆盖后牙;电动牙刷最好有压力感应功能,避免用力过大。
专业干预要抓准时机,定期做牙周检查能早期发现问题。如果发现牙周袋变深、牙龈和牙齿附着处有丧失等情况,要做系统的牙周治疗。基础治疗包括洗牙(龈上洁治)和深层刮治(龈下刮治),能清除大概90%的牙周致病菌。治疗后每3-6个月要再做一次牙周评估,巩固效果。
进阶防护要做好多方面管理,建立适合自己的口腔护理方案。用牙缝刷时要注意工作端和牙面的角度;牙线或冲牙器能有效清理牙齿邻面的菌斑。建议建立自己的口腔健康档案,记录牙龈出血情况、牙周袋深度等指标,方便跟踪变化。
综合管理关键要素
营养上,成年人每天要保证摄入75-90mg维生素C,多吃富含生物类黄酮的食物(比如橙子、蓝莓等)。减少吃游离糖的次数,因为糖会让菌斑产生更多酸性物质,伤害牙龈和牙齿。行为上要控制危险因素,戒烟能让牙周病进展的风险降低50%。
要定期做口腔检查,建议每年做1-2次专业的牙周评估。如果处于急性炎症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氯己定含漱液辅助缓解,但不能自己随便用。压力大的时候要及时调整,因为压力会影响唾液分泌,而唾液里的免疫球蛋白能帮着维持口腔菌群平衡。
要强调的是,牙周组织一旦破坏就没法恢复,但规范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有研究证明,做了系统治疗又长期维护的患者,牙齿保留下来的概率比没规范治疗的人高很多。维护口腔健康需要科学认识,坚持长期的、有依据的管理,才能真正保护好牙龈和牙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