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发黑的常见原因
牙根如果出现顽固的黑色变化,主要得考虑两种情况:牙石堆积或根面龋。虽然都表现为牙根发黑,但原因和处理方向完全不一样——牙石是牙菌斑与唾液里的矿物质长期堆积、变硬形成的“口腔水垢”,常长在牙龈边缘下方;根面龋则是牙龈萎缩后,牙根暴露被细菌代谢的酸腐蚀,慢慢形成发黑的龋洞。
怎么区分牙石和根面龋?
通过几个简单特征就能初步判断:
牙石的特点
- 摸起来像小沙子一样粗糙,质地硬;
- 颜色多是黄褐色到黑色;
- 常长在牙龈边缘下方;
- 旁边牙龈容易红肿发炎;
- 牙龈下的牙周袋通常超过3毫米深。
根面龋的特点
- 表面相对光滑(有点像牙齿表面的釉质质感);
- 颜色更深,比如墨色或棕褐色;
- 容易长在牙齿相邻的侧面;
- 可能形成明显的小洞;
- 碰到冷热会敏感。
要注意:牙石和根面龋会互相加重——牙石堆得多会加剧牙龈炎症,导致牙龈更萎缩,反而更容易长根面龋,形成恶性循环。
专业治疗怎么做?
牙石的处理
- 超声洁牙:用超声波洁牙机清除牙龈上方的牙石,过程中会喷水冷却;
- 龈下刮治:用细器械深入牙龈下的牙周袋,清除里面的菌斑和牙石;
- 喷砂:用喷砂技术去掉牙齿表面顽固的色素;
- 局部抗菌:配合用抗菌制剂维持效果。
建议每3-6个月做一次牙周维护,平时用电动牙刷加牙线清洁,含氟产品能帮牙根再“变硬”(促进再矿化)。
根面龋的防治
- 早期(没洞时):涂氟让牙骨质再钙化,或用树脂渗透技术封起早期龋坏的地方,调整咬合减轻牙根压力;
- 中后期(有洞/缺损):用显微镜清掉坏组织,用树脂填洞;缺损严重的话,用嵌体修复。
40岁以上的人最好定期评估龋齿风险,含氟漱口水或木糖醇产品能降低根面龋概率。
日常怎么护牙根?
- 刷牙:用软毛牙刷,用改良巴氏刷牙法(牙刷斜45度刷牙龈沟),重点清洁牙龈边缘;
- 辅助清洁:牙缝宽的人用牙缝刷,冲牙器选中等水压(50-90psi);
- 饮食:少吃粘牙的食物(比如软糖、糯米),吃完用含茶多酚的漱口水漱口;
- 自查:平时注意牙龈有没有出血、萎缩,记下来定期对比变化。
特殊人群(糖尿病患者、口干的人、长期吃抗抑郁药的人)根面龋风险更高,要更勤做口腔护理。
什么时候要赶紧看医生?
出现这些情况别拖,及时就医:
- 牙根的黑色范围越来越大;
- 牙龈出血明显变多(比如刷牙满口血);
- 一直对冷热敏感(比如喝温水都疼);
- 咬东西感觉不对(比如咬不动或酸痛);
- 牙龈反复肿甚至流脓。
建议每年做1-2次全面口腔检查,结合X光片和牙周探诊,早发现早治。其实牙根健康就像房子的地基——平时不注意维护,时间久了问题会越积越多,系统管理才能保持长期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