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别大意!三步护理防松牙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11-10 16:15:33 - 阅读时长3分钟 - 1455字
牙周炎引发牙齿后跟疼痛的病理演变过程,结合最新临床研究成果,提供科学自检方法和规范化诊疗路径,帮助公众建立牙周健康维护意识。
牙周炎牙龈出血牙槽骨吸收口腔护理牙周袋
牙龈出血别大意!三步护理防松牙

牙周炎是口腔里很常见的问题,它会慢慢发展——如果感觉牙齿根部周围疼痛,往往说明牙周组织已经受到了实质性损害。2022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牙龈炎患病率高达88.3%,很多人因为没重视,把小问题拖成了大麻烦。

牙龈炎症:最早期的信号

牙龈边缘的牙菌斑如果超过48小时没清理干净,就会引发局部炎症。一开始只是牙龈的颜色、形状和质地变了——比如原本粉红的牙龈变红、肿胀,摸起来软软的,刷牙或咬硬物时还会出血。但85%的人会把这种出血当成“上火”,其实这是牙龈发炎的明确信号。要是耽误治疗,炎症会波及牙周膜,导致嚼东西时觉得“牙酸”“牙软”。

基础护理要做好:

  1. 用改良巴氏刷牙法:牙刷和牙面呈45度角,轻轻刷牙龈沟
  2. 每天用牙线:清理牙齿之间的缝隙,别让食物残渣藏在里面
  3. 定期换牙刷:牙刷毛磨秃了要及时换,建议每3个月一次

牙周袋形成:炎症加重的标志

如果牙龈下方的菌斑钙化变成牙石,炎症会继续往深层发展,形成“牙周袋”——就是牙龈和牙齿之间的缝隙变深了。研究发现,当牙周袋超过3毫米深,会滋生更多像牙龈卟啉单胞菌这样的致病菌,它们会破坏牙齿周围的支持组织,带来这些麻烦:

  • 牙龈退缩:牙龈往下缩,露出牙根,吃冷热水会敏感;
  • 持续口臭:病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异味,刷了牙也没用;
  • 牙齿松动:一开始只是轻微晃动(Ⅰ度松动),慢慢会越来越明显。

这些表现要警惕:

  • 牙面上有软垢,还附着黄褐色的牙石;
  • 牙龈边缘变成暗红色,不再是健康的粉红色;
  • 口臭持续超过2周;
  • 用手碰牙齿,能感觉到轻微晃动。

牙槽骨吸收:牙齿的“地基”垮了

牙槽骨是支撑牙齿的“地基”,它的吸收是牙周炎加重的关键信号。有研究用锥形束CT发现,没治疗的牙周炎牙齿,牙槽骨每年会吸收1.5-2毫米。如果吸收超过牙根长度的1/3,“地基”不稳了,牙齿会晃得更厉害,咬合时压力分布不均,还会引起牙根尖部位持续的钝痛。

该怎么治?

  1. 基础治疗:先洗牙(龈上洁治)去掉牙龈上方的牙石,再做龈下刮治清理牙龈下方的深层菌斑和牙石;
  2. 手术治疗:如果牙槽骨吸收严重,可能需要做引导组织再生术,帮牙周组织恢复;
  3. 维护治疗:定期复查,建议每3-6个月一次,防止复发。

什么时候必须立刻看医生?

可以用“叩齿试验”初步自查:上下牙轻轻叩50下,如果觉得酸痛,说明可能有问题。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马上就诊:

  • 牙齿周围持续疼痛超过3天;
  • 牙龈肿得厉害,还有脓液流出来;
  • 牙齿松动超过2毫米,明显晃动感;
  • 脸肿得越来越严重,扩散到脸颊或下巴。

2023年诊疗指南提醒,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患者,牙周炎和全身病会互相影响,需要多个科室一起治疗。而规范治疗加长期维护的人,5年保持牙周健康的概率能达到78%。

预防:把牙周炎“挡在门外”

  1. 管住嘴:少吃精制糖(比如蛋糕、奶茶)和精细碳水(比如白米饭、白面包),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苹果、芹菜),能帮助清洁牙齿;
  2. 改习惯:别只用一边牙齿嚼东西(单侧咀嚼会加重一侧牙周负担),戒烟戒酒(烟酒会刺激牙龈,加重炎症);
  3. 选对工具:电动牙刷比普通牙刷清洁得更彻底,搭配冲牙器能清理到牙缝和牙龈沟里的残渣;
  4. 定期查:每年做2次专业牙周检查,早发现早处理小问题。

牙周炎的发展像“温水煮青蛙”,一开始只是刷牙出血,慢慢变成牙龈退缩、牙齿松动,甚至掉牙。但只要早注意、早治疗,加上长期维护,就能守住牙周健康。建议大家建立自己的口腔健康档案,把每次检查的结果记下来,通过定期检查实现早诊早治——毕竟,牙周健康才是牙齿“长寿”的关键。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