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是心脏病的"求救信号"?3分钟看懂应对指南

健康科普 / 治疗与康复2025-11-04 10:41:09 - 阅读时长3分钟 - 1400字
详解心绞痛与冠心病的关系,从发病机制到症状识别,再到科学应对策略,提供可操作的健康管理方案,帮助读者掌握心脏健康主动权。
心绞痛胸痛冠状动脉心肌缺血动脉粥样硬化硝酸甘油血脂管理生活方式干预心脏急救心血管内科
心绞痛是心脏病的"求救信号"?3分钟看懂应对指南

心脏就像身体的“动力泵”,每天要跳约10万次,全靠冠状动脉给心肌输送氧气和营养。如果冠状动脉被粥样硬化斑块堵了,心肌缺氧就会引发心绞痛——这可不是普通的胸痛,而是心脏在“喊救命”。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100万人第一次经历心绞痛,但超过一半的人对它有误解,很容易错过关键的预警信号。

为什么会心绞痛?像“血管堵车”一样

冠状动脉是给心肌供血的“高速公路”,如果动脉壁上长了粥样硬化斑块(类似水管里的水垢),管腔变窄,血流就会受阻。比如爬楼梯、生气、吃太饱时,心肌需要更多氧气,可窄了的血管根本供不上,心肌就会因“缺氧”发出疼痛信号。要注意的是,约35%的女性患者症状不典型,可能不是胸痛,而是左臂酸胀、肚子闷胀,这和微血管功能不好有关,别当成普通胳膊疼或胃病。

心绞痛的“警报信号”:记住这三个关键

典型的心绞痛是胸骨后像有块石头压着、闷胀着疼,还可能放射到左肩、下巴。一定要记住三个特征:一是持续时间——一般3-15分钟,超过20分钟要立刻警惕,可能是心肌梗死;二是缓解方式——休息一会儿或含硝酸甘油(需遵医嘱使用)能减轻,这是区分心绞痛和其他胸痛的重要依据;三是特殊情况——糖尿病患者可能没有胸痛,只有胸闷、出大汗;老年人可能光觉得喘不上气、没力气,这些“不典型”症状更要留心,别当成普通累着了。

心绞痛发作?这样应对才对

  1. 急性发作时:立刻坐下或躺下(别站着,防止头晕),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要提前问医生自己能不能用);
  2. 长期治疗要遵医嘱:比如用抗血小板药预防血栓、他汀类药控制血脂、β受体阻滞剂减少心肌耗氧——这些药要严格听医生的,不能自己加减量或停药;
  3. 生活方式要改: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吃地中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少吃红肉和油炸食品),每天盐别超过5克;每周5次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打太极拳),每次30分钟,别过度劳累。

这些误区,很多人都踩过

  • 误区1:“偶尔胸痛不用管”——反复心绞痛是心血管事件的前兆,比如心肌梗死,越忽视越危险;
  • 误区2:“年轻人不会得”——30岁以上人群冠心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持续上升,现在很多年轻人熬夜、抽烟、吃高油高盐外卖,也可能提前出现心绞痛;
  • 误区3:“光止疼就行”——心绞痛不是“疼”的问题,而是血管堵了,光吃止疼药没用,得通过规范治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才能防止斑块变大。

心脏健康,五步自查能帮你

  1. 每季度查一次血脂四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坏胆固醇”,高了容易长斑块;
  2. 每年做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早发现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
  3. 记“症状日记”——把心绞痛发作的时间、诱因(比如生气、爬楼)、持续时长、缓解方式写下来,看医生时能帮着明确诊断;
  4. 家里备两样东西:电子血压计(定期测血压)、硝酸甘油(注意保质期,过期了要及时换);
  5. 学个急救技能——会做心肺复苏,关键时候能救自己或他人。

心绞痛是心脏发出的“紧急求救信号”,千万别不当回事。如果出现持续胸痛伴冷汗、恶心、呼吸困难,一定要立刻拨打120!临床数据显示,心肌梗死患者每延迟30分钟救治,死亡率会增加7.5%。高危人群(比如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或家族里有人得冠心病)最好随身携带一张“病情卡”,写清楚基础疾病和常用药,万一突发情况能帮急救人员快速了解情况。早识别、早应对、早预防,才能守住心脏的“动力源”!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