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生活中会碰到后脑勺不舒服的情况,比如发紧、有压迫感,或者一跳一跳地疼。这种症状背后可能涉及不同身体系统的问题,需要慢慢理清楚原因。
血压高会引发后脑勺疼
当血压超过140/90mmHg(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时,颅内血管的血流状态会改变,容易刺激到后脑勺的枕大神经。最典型的就是后脑勺像套了个紧箍咒,闷闷的疼,还可能伴随看东西模糊、耳鸣、心慌等症状。有数据显示,35岁以上人群中12.8%可能存在隐性高血压,尤其是如果还合并肥胖(BMI≥28)、每天酒精摄入超过25克的话,最好用医疗级电子血压计,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血压。
不是血压的问题,还有这些原因
除了血压异常,以下三种常见情况也会引起后脑勺不适:
- 颈肌劳损:后脑勺单侧或双侧持续酸胀痛,大多是因为颈椎长时间保持屈曲位(比如低头看手机、电脑),导致脖子后面的竖脊肌痉挛引起的。
 - 温差应激性头痛:当环境温差超过7℃时,血管会出现收缩反应,可能引发前额或太阳穴附近的刺痛,持续时间通常不到5分钟。
 - 压力相关性头痛:心理压力大时,会出现双侧脑袋像被压迫的疼痛,同时伴随肩颈肌肉紧张,活动后疼痛能有所缓解。
 
教你初步判断头痛原因
可以通过三个维度初步分辨头痛类型:
- 时间特征:血压波动引起的头痛,多发生在情绪激动后1-2小时,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
 - 体征定位:转动脖子时疼痛没有加重,可能是血管方面的问题;如果后脑勺下方风池穴位置按压有痛感,大概率是肌筋膜炎;
 - 伴随症状:如果出现一过性视力障碍、单侧肢体麻木或说话不利索,需立即就医。
 
家里能做的应急处理
家里可以备些基础工具应对头痛发作:
- 冷敷:用医用冰袋(温度控制在4-8℃)间歇性冷敷颈后区域,每次15分钟;
 - 植物精油:选用薄荷脑含量≥10%的外用制剂,沿太阳穴至耳后乳突方向轻柔按摩;
 - 颈部理疗仪:选择具有低频电刺激功能的仪器,每日使用不超过20分钟。
 
这些情况必须立刻去急诊
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要马上前往医院急诊科:
- 突发性剧烈头痛(疼痛强度达到10/10分);
 - 单侧肢体麻木、说话不清楚等神经系统症状;
 - 持续呕吐且意识变得模糊;
 - 血压持续超过180/120mmHg,且头痛症状越来越严重。
 
平时怎么预防头痛
做好这几点能降低头痛发作风险:
- 监测血压:每周选3天,晨起和晚间各测一次血压,记录数值波动;
 - 活动颈椎:每工作1小时,做一组颈椎活动——低头、抬头、左右旋转各8次;
 - 调整饮食:多吃含钾食物(比如每天吃200克香蕉),每天盐的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
 - 规律睡眠:尽量保持22:00-6:00的睡眠周期,避免干扰褪黑素的正常分泌。
 
需要注意的小细节
长期使用布洛芬这类非甾体抗炎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这类药物可能影响血压监测的准确性。如果每月头痛发作超过2次,建议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排除隐匿性高血压。
记好头痛日记,帮医生更快诊断
推荐用结构化模板记录头痛情况,包括:
- 发作时间(精确到分钟);
 - 持续时长(分钟);
 - 疼痛强度(用0-10分视觉模拟量表打分,0分不疼,10分最疼);
 - 当时的血压数值(收缩压/舒张压);
 - 采取的应对措施(比如吃了什么药、做了冷敷还是按摩)。
 
坚持记头痛日记能为医生诊断提供重要参考,研究显示,连续记录3个月的头痛日记,能让诊断准确率提升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