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袭来的天旋地转感常让人措手不及,这种突然发作的眩晕可能和身体几个关键系统的异常有关——比如管平衡的前庭系统、脑部供血,或是神经肌肉调节出问题。下面这五类常见原因得重点注意。
耳石掉错地方引发的晕(耳石症)
耳石症(也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最常见的眩晕原因之一,占了眩晕病例的20%-30%。简单说就是内耳里负责平衡的椭圆囊里,有一些碳酸钙小结晶(耳石)掉出来,跑到了半规管里。典型表现是特定动作诱发的短暂晕:比如早上翻身、仰着头洗头、躺下去或坐起来时,突然感觉天旋地转,一般几十秒就好,不会超过1分钟。医生通常会用Dix-Hallpike试验(让你侧躺,患侧耳朵对着地面)确诊,这时会出现特征性的眼球震颤。如果做这些动作时老晕,赶紧去查前庭功能。
血压波动或脑供血不足引发的中枢性晕
血压太高(超过140/90mmHg)时,脑血管的自我调节能力会受影响,导致脑部供血异常。有研究发现,收缩压每涨10mmHg,晕的风险就增加17%。这种晕通常还会跟着头胀、没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最好做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看看全天血压变化。测血压前要注意:别喝太多咖啡、别太激动,先坐5分钟平静下来再测。
如果是椎基底动脉(给脑干供血的重要血管)供血不足,还会出现持续的晕+反应变慢、记不住事。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查的话,40岁以上晕的人里,15%会有基底动脉血流变慢的情况。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血管问题,最好查一下颈动脉超声和脑血流图。
内耳积水引发的美尼埃病
美尼埃病的典型表现是“三联征”:突然晕、听力时好时坏、耳朵嗡嗡响。原因是内耳里的内淋巴液分泌和吸收不平衡,积了水。有数据说,70%的患者发作前要么吃了太咸的东西,要么压力特别大。要确诊的话,得至少晕两次(每次20分钟到12小时),而且听力检查得显示是感音神经性耳聋。
颈椎老化压迫血管引发的体位性晕
颈椎老化、退变(比如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会压迫椎动脉,一扭头或动脖子就会晕。典型表现是动脖子时晕得更厉害,还会肩膀或胳膊放射性疼、后脑勺发麻发紧。拍X线片会发现颈椎变直了、椎间隙变窄。自己可以先试试“颈椎旋转试验”:慢慢左右转头,看看会不会诱发晕,能初步筛查。
当晕超过24小时,这么应对
如果晕得超过24小时没缓解,试试这几个办法:
- 环境管理:保持安静,别让强光刺激眼睛;
- 症状记录:记清楚什么时候开始晕、晕了多久、什么动作诱发的、还有没有别的难受(比如头疼、耳鸣);
- 就诊准备:带上之前测的血压记录、吃的药清单、记的症状日记;
- 就诊科室:先去神经内科或耳鼻喉科。
这些危险信号,马上打120
如果晕的时候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立即启动急救:
- 突然说话不清楚、脸歪了;
- 一侧胳膊腿麻了、没力气;
- 看东西重影、咽不下东西;
- 突然昏迷或意识模糊。
就医前,自己先简单查3点
- 体位试验:试试低头、仰头、翻身,看会不会诱发晕;
- 血压监测:不同时间(比如早上、下午、晚上)测几次血压,记下来;
- 颈部活动测试:转脖子、抬头低头,看晕不晕。
日常预防:4个习惯远离晕
- 吃淡点:每天盐别超过5克(差不多一啤酒盖);
- 别猛动: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起床、转头时慢一点;
- 练平衡:做做颈椎操(缓慢转头、抬头),试试单脚站立练平衡;
- 定期查:65岁以上的人,每年查一次前庭功能。
最后要强调的是:晕的原因得综合病史、体检和检查结果才能确定,别自己吃止晕药,会掩盖真实病情。如果老晕,得排查是不是心脏有问题、脑子里长东西了,最好多学科一起查(神经科、耳鼻喉科、骨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