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左右的女性,常碰到夜间手麻还带着手指刺痛的情况,这和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关系很大。颈椎是神经传导和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它的结构变化会通过几种方式引发这些症状。
颈椎病为啥会导致手麻?
- 神经根被压:椎间盘突出或者骨质增生,可能压住颈椎的C6/7神经根,导致拇指、食指一带出现放射性疼痛。研究发现,颈椎屈伸活动的时候,神经根受压迫的程度会变化,所以有时候动脖子会更疼。
- 椎动脉供血不够:颈椎退变会影响椎动脉的血液供应,有研究显示,体位变化时上肢血流速度可能下降25%-35%。晚上平躺着的时候,重力的影响变小,血流的变化会更明显,所以手麻刺痛更容易出现。
- 微循环堵了:颈椎退变引发的局部炎症,会让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变高,代谢废物容易在手指关节处堆着,早上起来还会有手发僵的情况。
怎么判断是不是颈椎的问题?
如果有下面这些特征,要重点查颈椎:
- 放射性疼痛:疼的时候顺着胳膊外侧往下串,脖子动的时候还受限制;
- 动作变笨:做精细活比如系鞋带、扣扣子变得困难;
- 昼夜不一样:晚上躺着的时候症状加重,起来活动活动能好点。 要和腕管综合征区分开:腕管综合征主要是大鱼际(手掌大拇指下面的肉垫)麻,晚上小指一般不麻。
怎么检查确诊?
建议按三步来:
- 先拍X线:看看颈椎有没有骨刺,椎间隙有没有变窄;
- 做MRI:磁共振能清楚看到椎间盘退变的程度,还有脊髓有没有被压;
- 功能检测: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查椎基底动脉的血流,肌电图能帮忙区分是不是周围神经的问题。
怎么缓解和干预?
- 调整睡眠姿势:选能维持颈椎生理曲度的枕头,睡的时候保持耳垂到下巴的连线和地面平行,别让脖子窝着或者仰着;
- 工作时多活动:每小时起来做5分钟颈椎操,重点练斜方肌(肩膀后面的肌肉);
- 物理治疗:牵引加上热疗能改善椎间隙的高度,研究显示一起做的话,症状缓解率能到75%;
- 康复训练:用弹力带做抗阻训练,增强肩胛周围的稳定肌肉,每周练3次,每次20分钟。
长期怎么维护颈椎?
- 练肩部肌肉:每天做3组耸肩动作,每组保持30秒;
- 调整工作姿势:电脑屏幕上缘和眼睛平齐,别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
- 避免单肩扛重物:单肩背的东西别超过体重的10%,最好用双肩包交替背;
- 注意颈部保暖:颈部受凉的话,温度每降1℃,椎间盘里的压力可能会上升12千帕左右,所以冬天要戴围巾,夏天别对着空调吹脖子;
- 定期测颈椎功能:每季度试试颈椎往前弯的角度,正常应该能超过45度。
如果出现手越来越没劲儿,或者肌肉萎缩的情况,一定要在72小时内去医院。临床观察发现,早期系统干预能让神经功能恢复率提高35%以上。颈椎健康得长期维护,定期查功能、调整生活习惯,才能有效预防症状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