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如果出现局部肿起来、一按就疼的情况,得警惕是不是腕关节滑膜炎——这种因为关节里的滑膜异常增生引发的炎症,已经成了不少现代职业人群的常见健康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从怎么认、怎么治、怎么防,给大家说清楚。
先搞懂:腕关节的滑膜为啥会“发炎”
手腕里的滑膜就像关节腔的“内衬小助手”,主要干两件事:分泌滑液润滑关节,调节关节里的环境稳定。可要是滑膜老被反复摩擦(比如天天打字、练乐器)或者受伤,就会开始异常增生,甚至长出“血管翳”(不该长的小血管团),导致关节液的分泌和吸收失衡。关节腔里压力一高,自然就会肿、疼,连动都费劲。
哪些人容易得?
长期固定姿势用手腕的人风险最高——比如文字工作者、乐器演奏者、手工制作者,反正手和手腕用得越频繁,越容易中招。另外,之前腕部受过伤、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类免疫病的人,也容易犯。
滑膜炎的典型表现,一眼就能认出来
滑膜炎的症状其实很好辨:第一是“肿”——一般在手腕背侧或者手心那面,摸起来像有个弹性的小肿块;第二是“疼”——动的时候疼得更厉害,休息会儿能缓解;第三是“动不了”——握东西没劲儿,连拧瓶盖、系扣子这类精细活都费劲;第四是“晨僵”——早上起来手腕硬邦邦的,得缓15-30分钟才舒服;第五是“怕凉”——热敷会舒服点,冷风吹或者碰凉水反而容易犯疼。
分阶段治: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应对法”
急性期(刚发作0-72小时):得赶紧“刹车”——按照RICE原则来:休息(别用手腕干活)、冰敷(冰袋裹毛巾敷,每次15-20分钟)、加压(弹力绷带轻轻缠,别太紧)、抬高(手腕垫枕头,高于心脏)。还可以戴腕关节支具,保持中立位,别做会疼的动作。
亚急性期(发作后几天到几周):疼得轻了,就慢慢动手腕——先做关节活动度训练(比如上下翻手腕),再练肌肉等长收缩(比如用力攥拳但不松开)。物理治疗可选超声波或低能量激光,帮着消炎。
慢性期(超过3个月):得系统练肌肉和平衡感——比如用握力器练力气,或者练闭眼摸东西找感觉。用热毛巾敷促进循环,更要调整工作姿势(比如打字时手腕别悬着)、改握工具的方式。
用药要注意啥?
如果需要用药,一定要听医生的——比如口服药得定期查肠胃和肾的情况;外用药要注意皮肤有没有破,破了别用刺激性的。要是老不好,医生可能会建议关节腔打药,但得专科评估过才行。
啥时候得做手术?
遇到这些情况,可能得开刀:第一,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没效果;第二,关节里有游离体(小碎片),导致动的时候卡壳;第三,拍片显示关节软骨在慢慢磨损。
长期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的“护腕法”
想不得滑膜炎,得建立“保护机制”:第一,“每45分钟歇5分钟”——工作时每小时起来活动手腕,比如转一转、揉一揉;第二,“用对工具”——选人体工学键盘、鼠标,握笔别太紧;第三,“练肌肉”——定期练腕部周围肌肉,比如用弹力带拉手腕;第四,“注意保暖”——别让冷风直吹手腕,冬天戴护腕。
啥时候得赶紧去医院?
出现这些情况,别拖:肿胀范围快速扩大;手腕变形或者动的时候有异常响声;疼的时候还发烧;晚上疼得睡不着觉。
腕关节滑膜炎其实不可怕,只要早发现、早调整,大部分人都能好。高危人群平时多注意保护,比如打字时手腕垫个腕托,练乐器前先活动手腕,就能大大降低风险。要是真犯了,别硬扛,及时找医生帮忙,按阶段治,肯定能慢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