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脱位别硬拖!急救四步法+康复训练防永久损伤!

应急与处理应急与处理 / 责任编辑:家医大健康2025-09-18 13:36:16 - 阅读时长4分钟 - 1705字
关节脱臼未及时复位可能引发的关节功能障碍、慢性疼痛、肌肉萎缩、继发关节炎及神经血管损伤五大核心风险,结合临床数据解析损伤机制,并提供从急救到康复的全流程科学管理方案,助力公众建立正确创伤处置认知。
关节脱臼复位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创伤性关节炎神经损伤肌肉萎缩骨科急救运动损伤关节健康康复训练软组织损伤血液循环障碍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骨科急诊
关节脱位别硬拖!急救四步法+康复训练防永久损伤!

关节是由骨头、关节囊、韧带和周围软组织共同组成的“灵活结构”,它的稳定全靠这些部分精准配合。如果受到外力冲击,关节面的正常对齐关系被破坏,就会发生关节脱位。脱位会直接造成关节囊撕裂、韧带损伤,还可能压迫周围的血管和神经;要是没及时复位,病情会一步步加重——有研究显示,没规范处理的脱位患者里,约87%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关节退化的问题。

未及时复位?小心这5大严重后果

关节越动越受限

关节囊和韧带受伤后,身体对关节位置的感知能力(也就是“本体感觉”)会变差,关节的运动控制能力跟着下降。比如肩关节脱位没及时复位的人,6周内关节能活动的范围平均会缩小40%,时间长了可能变成永久的活动障碍。而且关节软骨会因为受力不均匀加速磨损,越磨越糟,形成恶性循环。

慢性疼痛缠上你

关节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会让外周和大脑的神经变得“敏感”。有65%的未复位患者会发展成慢性疼痛,疼的程度比急性期要严重2倍多。这种疼还会让人睡不好、情绪差,严重影响日常日子。

肌肉萎缩,力气越来越小

关节固定48小时后,对抗肌肉就会因为不用而萎缩。比如膝关节脱位固定3周,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面积平均会缩小28%。肌肉没力气不仅会让关节更不稳,还可能导致走路姿势变歪,更容易再次受伤。

关节提前“老20岁”

脱位会让关节软骨承受比平时多3-5倍的压力,加速软骨里蛋白多糖的流失。比如髋关节脱位的患者,92%会在5年内出现骨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这种退化相当于让关节“老了20岁”,最后可能会关节变形、完全没法动。

神经血管出问题,可能致命

关节周围有很多神经和血管,很容易被脱位的关节压迫。比如肘关节脱位压迫正中神经的话,72小时内就可能让手的精细动作(比如拿筷子、系扣子)永远做不了;下肢脱位如果伤到腘动脉,死亡率高达12%,主要是因为急性缺血引发全身问题。

脱位后,现场该怎么做?

记住3个关键动作

  1. 别乱动:用夹板或临时找的硬东西(比如木板、杂志卷成筒)固定关节,保持不歪不扭的中立位,别乱移动以免加重损伤。
  2. 冰敷要规范:每2小时敷15分钟冰袋(中间歇30分钟),连续敷48小时——注意用毛巾裹着冰袋,别直接贴皮肤冻着。
  3. 抬高患肢:把受伤的胳膊或腿抬高15-20厘米(大概一个枕头的高度),让血液回流更顺,减轻肿胀。

这些情况,必须马上送医院

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别犹豫,立刻去医院:

  • 手脚末端麻、木,或者没法动;
  • 皮肤出现像网一样的瘀青(说明血液循环有问题);
  • 疼的程度突然变了(比如突然特别疼或不疼了)。

复位后,这样练才能恢复

急性期(前3天):先消炎症

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抬高),还可以做物理治疗(比如超声波)促进炎症消下去——超声波能加快局部代谢,帮着消肿。

亚急性期(第4天起):慢慢练肌肉

在康复医生指导下,做渐进式的肌力训练,重点是让对抗肌肉的力量平衡。比如等长收缩训练(比如大腿肌肉绷住但不弯膝盖),能保持肌力,避免肌肉萎缩,强度要根据自己能承受的来调整。

功能重建期:恢复“关节感知力”

接下来要练本体感觉(也就是关节对位置的感知),用平衡垫、生物反馈仪这些设备帮着恢复。有研究说,系统练这个能让再脱位的风险降60%,最好练够8周以上。

不想脱位?做好这3点预防

运动前,先“激活”关节

运动前要做动态拉伸(比如高抬腿、弓步走),再加上本体感觉激活训练——比如用弹力带做抗阻运动,或者单脚站着练平衡。研究说,系统做这些能让关节稳定性提高40%。

吃对食物,保护软骨

每天补充2000毫克钙、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保持软骨的正常代谢。平时可以多吃深海鱼(比如三文鱼)、坚果(比如核桃)这些有抗炎作用的食物。

高危人群,定期查关节

运动员、关节比较松的人(比如容易崴脚、手指关节能掰得很开),要定期查关节稳定性,用关节角度测量仪监测本体感觉的变化,早发现问题早干预。

总之,关节脱位不是“忍忍就好”的小伤——及时复位、规范康复能避免很多严重后遗症;而平时做好运动防护、补充营养、定期筛查,能大大降低脱位的风险。关节是我们活动的“开关”,保护好它,才能保持正常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