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伤风与过敏性鼻炎:症状识别与应对策略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10-15 10:51:09 - 阅读时长4分钟 - 1515字
通过解析伤风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症状特征及应对措施,帮助公众建立科学鉴别方法,避免误诊误治,当症状持续超过10天或影响日常生活时应及时就医。
过敏性鼻炎伤风病毒感染免疫反应鼻塞打喷嚏清水样鼻涕发热咽痛咳嗽
如何区分伤风与过敏性鼻炎:症状识别与应对策略

吃了感冒药用了好几天还没缓解?说不定是把过敏性鼻炎当成普通感冒治了。这两种常见的鼻部问题虽然症状像,但根本原因完全不一样——普通感冒是病毒感染,往往带全身症状;过敏性鼻炎是免疫系统的“小误会”,多是局部的特征表现;感冒不用药也能自己好,鼻炎症状啥时候缓解全看有没有碰到过敏原。学会区分它们,能帮你更好管理呼吸道的小毛病。

为啥会得这两种病?病毒和免疫的“锅”

普通感冒其实是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像鼻病毒、冠状病毒这类,光致病的病毒就有200多种。病毒钻到鼻子里后,会打乱鼻腔纤毛的清洁功能(纤毛本来是帮鼻子“扫”走脏东西的),让鼻子局部抵抗力变弱;还会触发全身的炎症反应,这就是为啥感冒会发烧、浑身肌肉酸的原因。

过敏性鼻炎是免疫系统“认错了敌人”——把花粉、尘螨这些本来无害的东西当成了“入侵者”。当这些过敏原钻进鼻子,免疫细胞会释放组胺等炎症物质,直接引发鼻痒、打喷嚏、流清鼻涕的症状。据统计,全球大概每5个人里就有1个被过敏性鼻炎缠上,而且患病率还在慢慢上升。

症状不一样:全身难受 vs 局部“闹脾气”

普通感冒的症状是慢慢加重的:一开始觉得嗓子干、有点痒,接着就会发烧、咽痛、咳嗽,浑身没力气;发烧的时候往往肌肉酸得像干了一整天重活,最难受的时候连起床都费劲;病毒引发的炎症还会让嗅觉暂时变弱,但一般不会眼睛不舒服。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是突然发作的,最典型的是“鼻子三件套”:突然鼻子痒得难受、连着打好多喷嚏(常是3个以上)、流清水一样的鼻涕;80%以上的患者还会连累眼睛——眼痒、流泪、眼白发红(结膜充血)。而且症状很有规律:早上起来或者碰到过敏原(比如花粉、宠物毛)就突然犯,离开过敏的环境(比如关上窗户、不摸宠物),症状很快就能轻一点。

病程差很多:能自己好 vs 一阵一阵犯

普通感冒有个“自限性”——不用药也能自己好,一般7到10天就会慢慢缓解。要是症状超过10天还没好,或者一直高烧不退(比如38.5℃以上持续2天),得小心是不是合并了细菌感染,别硬扛着。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关键得好好休息、多喝温水(每天至少1500ml),吃药的时候要注意别乱搭着吃(比如同时吃两种感冒药,可能会过量)。

过敏性鼻炎是一阵一阵发作的:季节性患者每年固定时间段犯(比如春天花粉多的时候,秋天蒿草多的时候);常年性患者只要碰到过敏原(比如尘螨、霉菌、宠物毛),就会立刻发作。长期管理的核心是“管环境”——比如春天少去花丛、出门戴口罩,家里勤打扫除螨;急性发作的时候可以用抗组胺药缓解症状(要遵医嘱);免疫治疗得让医生评估后才能做,一般要做3到5年。

自己就能区分的3个方法

  1. 看发作时间:早上起来刚睡醒就犯,大概率是过敏;全天都有症状(从早到晚都难受),可能是感冒。
  2. 看鼻涕样子:清水一样的鼻涕,像“自来水”流个不停,多是过敏;黄绿色的鼻涕(尤其是浓稠的),一般是感冒(病毒或细菌感染)。
  3. 看接触史:最近接触过花粉、宠物,或者刚换了新床单(尘螨多),可能是过敏;跟感冒的人凑近过(比如一起吃饭、共用杯子)之后才发病,大多是病毒感染。

特别要注意:要是嗅觉一直减退(比如闻不到饭香)、头痛越来越厉害,或者症状超过两周还没好,赶紧去医院检查——可能是鼻窦炎、鼻息肉,甚至更严重的问题。春天老觉得“感冒”不好的人,建议去查一下过敏原(比如花粉、尘螨筛查);平时可以记个“症状日记”(比如哪天犯的、接触了啥、吃了啥药),医生看了能更准确判断病情。

其实普通感冒和过敏性鼻炎没那么难区分,关键看“有没有全身症状”“发作规律”“接触过啥”。要是自己拿不准,别硬扛着乱吃药——找医生看看,说不定换个思路就能解决“老不好的感冒”。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