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牙齿出现自发的尖锐疼痛,或者碰到冷、热刺激就疼时,往往提示龋齿已经伤到牙髓了。这种情况需要先找专业牙医处理,同时可以用一些应急方法缓解,但要避开常见误区,之后还要按步骤完成系统治疗,定期检查预防。
先找牙医做专业应急处理
如果出现上述疼痛,首选的应对方式是让牙医做开髓引流——在局部麻醉下钻开牙齿,去掉龋坏组织,打通牙髓腔的引流通道。正常牙髓腔压力不到5mmHg,炎症时能涨到40-50mmHg,这种操作能在10-15分钟内快速降低压力,明显缓解疼痛。现在牙医会用显微设备辅助,精度能到0.1毫米,既能缓解急性症状,也为之后的根管治疗打好基础。
无法立即就诊时的药物使用原则
如果暂时没法去医院,可以参考这些药物原则:首选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布洛芬对牙龈肿胀引起的疼痛有效,对乙酰氨基酚更适合肠胃敏感或怀孕的人;连续使用不要超过72小时,避免掩盖感染症状(有研究显示,34.6%的人规范用药后4小时内疼痛能减轻一半以上);千万不能同时用两种这类药物,老人要慎用双氯芬酸钠,因为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家庭里能做的辅助缓解方法
这些经过临床验证的方法可以应急:
- 温盐水+丁香油漱口:用37℃左右的温盐水(约240ml,半杯)漱口,能清除56%的口腔致病菌;加0.5ml丁香油后,止痛效果更好,比单用盐水能早23分钟缓解疼痛。
- 冷热交替敷脸:患侧脸颊交替用40℃热毛巾敷10秒、0-4℃冷毛巾敷20秒。这种方法通过“阻断疼痛信号”的原理缓解不适,临床试验显示能让疼痛评分(VAS)下降1.8分。
- 按穴位止痛:持续按压合谷穴(手背第1、2掌骨间的虎口处)和内庭穴(脚背上第1、2跖骨结合的地方)3分钟。有功能性MRI证实,这样能激活身体自身的镇痛系统,释放β-内啡肽。
这些错误做法千万别试
很多人常用的“土方法”反而会加重问题:
- 酒精棉球塞牙:酒精挥发会让局部温度骤降到-20℃,可能冻坏牙髓。
- 涂辣椒油:辣椒素会激活疼痛受体,让炎症物质(P物质)增加37%,越涂越疼。
- 长时间冰敷:直接用冰敷皮肤超过15分钟,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冻伤,发生率达12%。
之后要按步骤完成系统治疗
应急处理后,需跟着牙医的阶梯方案彻底解决问题:
- 浅龋:如果是浅龋,去掉坏牙组织后用复合树脂充填,5年留存率超过90%。
- 中深龋:中、深龋需要分层垫底(先用氧化锌丁香油,再用玻璃离子)后充填,减少继发龋的概率。
- 牙髓炎:如果发展到牙髓炎,要做根管治疗(成功率85%-95%),之后做牙冠修复,避免牙齿劈裂。
总之,牙齿出现这些疼痛信号不要硬扛,先找牙医做专业的开髓引流,紧急时用对家庭辅助方法,避开错误操作;之后按疗程完成系统治疗,每6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用DI评分能早期发现隐藏的龋损),才能彻底解决问题,预防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