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根部反复肿,可能是慢性根尖周炎在进展的信号。炎症渗出物如果通过异常通道排出来,就可能形成根尖瘘管。这种病理通道通常藏得比较深,及时认出它的表现、配合医生做专业检查,能抓住治疗的好时机。
三维度锁定瘘管踪迹
症状观察法
- 周期性肿包:看看同一部位是不是每隔一段时间就长出黄豆大小的肿包,表面还有小破口;
- 分泌物情况:挤压肿包时有没有灰白色半透明的液体流出来,有时候还会有咸咸的液体渗出来;
- 冷热反应差异:对比坏牙和旁边的牙对冷热刺激的反应,比如喝冷水时坏牙是不是更疼或者没感觉;
- 咬合不舒服:吃饭时感觉牙齿像“变长了”,或者咬东西的时候碰得不对劲。
影像学检查技术
现在的口腔影像技术能帮着确诊:
- 数字化曲面断层片:能看出根尖部位直径超过2毫米的病变;
- 三维锥形束CT:能拍出更清晰的三维图像,准确看出骨头被破坏的范围;
- 牙胶尖示踪检查:用特殊的示踪剂让通道显影,帮忙确定瘘管的走向;
- 超声检查:能查到软组织里的异常通道。
专科检查手段
医生会做这些专业检查:
- 探针检查:用专门的工具量瘘管的深度;
- 染色定位:在局部涂示踪剂,看瘘管的走形;
- 咬合评估:看看是不是有咬东西太用力或者咬得不对的问题;
- 牙髓测试:用冷热或者电刺激,看看牙髓还有没有活力。
这些情况要高度怀疑瘘管
如果有下面这些情况同时出现,要警惕是瘘管:
- 同一部位反复长肿包;
- 拍片子看出根尖有阴影;
- 用探针查到瘘管比正常深;
- 牙髓测试没反应。
就医前要准备这些
去看医生前可以这么做:
- 记一下肿包发作的时间规律,比如是不是每月一次;
- 把之前看牙的病历、片子留好;
- 拍几张肿包的照片,方便医生看;
- 提前把口腔清理干净。
要和这些情况区分开
瘘管要和下面这些问题分开:
- 急性牙周脓肿:突然发作,肿得快、疼得厉害;
- 牙龈瘤:是无痛的肿块;
- 根尖周囊肿:拍片子有特殊的表现;
- 牙槽骨骨折:有明显的外伤史,比如撞到过。
诊疗进展与预防
最近几年,影像融合技术让诊断更准确了。治疗完后要注意:
- 定期做牙周护理;
- 用正确的方法刷牙、用牙线;
- 定期拍片子复查;
- 改掉用一边牙吃饭、咬硬东西的坏习惯。
如果牙根部的肿包持续超过两周还没好,一定要及时找牙科专科医生看。通过系统检查明确诊断后,大部分患者经过规范治疗都能好。口腔发出的健康信号要科学解读,早干预才能保护好牙齿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