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冷的热的、酸的甜的东西时,牙齿突然出现短暂的尖锐疼痛,可能是牙本质敏感症的典型表现。这种问题全球有超过30%的人遇到过,主要是因为牙本质小管暴露,里面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引起的。下面根据2023年最新临床研究,给大家讲分级应对的方法。
一、轻度敏感的自我管理策略
如果刺激引起的疼痛不超过30秒,还能明确是啥原因(比如吃冰饮、喝酸奶),可以先自己在家试试这些方法:
- 优化口腔护理
用软毛牙刷,用改良巴氏刷牙法——刷毛和牙龈成45度角轻轻刷,别太用力戳牙龈。选含氟牙膏时注意成分,比如0.454%氟化亚锡的配方,临床证明能更好地堵住牙本质小管。 - 用对脱敏产品
每天规律用两次脱敏牙膏,晚上用能让成分在牙齿上停留更久;搭配含氟漱口水稳定口腔环境,记住别吃完东西马上刷牙(尤其是酸的),不然容易磨掉牙釉质。 - 调整饮食习惯
少喝碳酸饮料,少吃太酸的食物(比如柠檬、醋泡制品);喝酸饮或碳酸饮料时用吸管,减少液体直接接触牙齿的面积。
二、中度敏感的专业干预措施
要是自己护理了3周还没好,甚至出现没刺激也敏感、吹冷风就疼的情况,得赶紧去看牙医:
- 牙科脱敏治疗
牙医会在牙齿局部涂高浓度氟化物(浓度是家用产品的5-10倍),或者用戊二醛类的药直接堵住暴露的牙本质小管,快速缓解敏感。 - 物理辅助疗法
用低能量激光照射,帮助牙齿再矿化(相当于给牙齿“补钙”);或者用羟基磷灰石这类生物活性材料填充,修复牙齿表面的微小缺损。 - 针对病因处理
如果是牙周萎缩导致牙龈退下去、牙根暴露,做膜龈手术把牙龈拉回来覆盖牙根;牙齿磨耗厉害(比如经常咬硬东西),调整咬合关系,减少进一步磨损。
三、重度敏感的综合治疗方案
要是疼得一直不好,甚至牙齿有缺损、断裂,或者出现持续性疼痛,得用侵入性治疗了:
- 牙髓治疗
做显微根管治疗清除病变的牙髓组织(相当于“杀神经”),成功率能到92%;治疗后要做全冠修复(比如烤瓷牙、全瓷牙),保护剩下的牙齿不裂开。 - 修复重建
牙齿缺损超过1/3的话,选陶瓷嵌体补上(比普通补牙更耐用);要是牙齿没法保留,能考虑种植牙修复,恢复咀嚼功能。 - 疼痛管理
急性期疼得厉害,医生可能会开非甾体抗炎药缓解;如果是神经病理性疼痛(比如抽着疼),可能会搭配钙通道阻滞剂一起用,针对性缓解神经敏感。
四、三级预防体系构建
其实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分三个层次做好:
初级预防(不让敏感发生)
每6个月定期做口腔检查,早发现问题;吃了酸的东西后,用再矿化漱口水“中和”酸性;晚上磨牙的人做个咬合垫,减少牙齿磨损。
二级预防(早期干预)
一出现敏感马上开始用脱敏牙膏,别等疼得厉害了才处理;牙齿颈部有小缺口(楔状缺损,比如横着的沟)赶紧用树脂补上;有牙周炎的人每3-4个月做一次维护治疗,防止牙龈继续萎缩。
三级预防(防止并发症)
定期查牙髓活力,看看牙齿神经有没有坏死;容易劈裂的牙齿(比如补过很大的洞)做预防性冠修复;种植牙的人要早早筛查周围的炎症(种植体周围炎),别等骨头吸收了才处理。
五、常见认知误区解析
- 误区1:含钙牙膏能治敏感
事实:虽然钙理论上能堵住牙本质小管,但普通含钙牙膏的钙颗粒太大,根本钻不进小管里——得用专业脱敏牙膏里的小分子成分(比如氟化亚锡)才有用。 - 误区2:冷敷能缓解牙痛
事实:敏感的时候用冷敷,温度刺激反而会加重牙髓损伤(相当于“雪上加霜”)。要是想缓解,热敷的话温度要控制在37-40℃(和体温差不多),别太烫。 - 误区3:只用脱敏牙膏马上就好
事实:脱敏牙膏得连续用至少4周,才能在牙本质小管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保护层——急不得,得坚持用。
维护牙齿健康得有科学认知,要是敏感一直不好,得按照“家庭护理→专业检查→综合治疗”的阶梯来。规范处理加上长期维护,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防止敏感变严重、避免“杀神经”“拔牙”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