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出现头晕可不能大意,这可能是身体多个系统发出的预警信号,得引起重视。常见诱因主要有四个:血管弹性变差、心脏供血不足、颈椎老化变形,还有代谢紊乱。血管弹性减退会让血流阻力变大,脑子得不到充足血液;心脏泵血能力下降,也会导致脑供血不足;颈椎老化变形可能压迫给脑子供血的椎动脉;长期吃油腻食物又不爱动,血液会变稠,同样影响脑供血。
从中医角度看,《素问》里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意思是头晕常和肝阳上亢(比如情绪急躁、血压偏高)有关;现代研究也发现,长期压力大可能打乱自主神经调节,诱发头晕。朱丹溪提出的“无痰不作眩”,对应现在说的代谢综合征(比如肥胖、血脂高);而肾精亏虚可能影响红细胞生成,间接导致脑缺氧,也是头晕的原因之一。
预防头晕要从生活细节入手。饮食上,每天吃盐不超过一啤酒盖(约5克),多吃深色蔬菜(比如菠菜、西兰花)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燕麦、红薯)。运动方面,每周坚持5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打太极、快走,运动时心率保持在“170-年龄”的范围(比如70岁老人,心率控制在100次/分钟左右就行)。日常要注意坐姿,电脑屏幕和眼睛平视,搬重物时先蹲下来再提,别直接弯腰。早上起床别猛坐,遵循“三步起身法”:先平躺5秒,再半靠着5秒,最后坐起来5秒再站。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要立即就医:突然头晕,还伴随一边手脚麻、说话不清楚;剧烈头痛加恶心呕吐;突然站不稳、走路歪;眼睛发黑或看东西重影。这些表现可能是急性脑血管事件(比如脑梗),要在4.5小时内到医院做溶栓评估。
60岁以上老人最好定期做健康监测,每3个月查一次血压、血脂、血糖和同型半胱氨酸。日常可以每天做5分钟腹式呼吸(用鼻子吸气鼓肚子,用嘴呼气收肚子)调节自主神经,选园艺、书法这类能静心的活动缓解压力。睡眠要规律,枕头高度选8-12厘米(差不多一拳高),睡前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特别提醒:要是头晕持续超过10分钟,或者伴随手脚麻、说话不清等神经症状,立刻去神经内科就诊。健康管理方案一定要听专业医生的,别自己用扩血管药。其实只要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身体指标、出现问题及时干预,就能有效降低脑血管意外的风险,让老人的生活更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