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膜炎、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及关节退行性变,是导致老年人脚踝疼痛的常见原因。不同问题在表现、检查和应对上差别很大,需要系统评估才能分清到底是哪种情况。
一、滑膜炎:滑膜肿了积积液,先歇着别乱动
滑膜是关节里的一层“保护膜”,长期磨损或受伤会让它过度增生,导致关节腔里积液变多。典型表现是脚踝肿、活动不灵活,做超声能看到滑膜变厚、里面有积液。建议先减少走路、站着这些负重活动,急性肿疼时可以冰敷;如果积液太多胀得慌,可能需要医生穿刺抽液缓解。
二、痛风性关节炎:高尿酸结晶“扎”关节,突然疼到睡不着
嘌呤代谢乱了会让血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会像“小刺”一样扎在关节腔里。发作时突然疼得特别厉害,脚踝又红又肿,晚上疼得更明显——有研究显示,约35%的亚洲痛风患者,第一次发作就是脚踝疼。建议定期查血尿酸,饮食上别吃高嘌呤的东西(比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
三、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攻击”关节,晨僵超过半小时要警惕
这种病是自身免疫反应“错打”关节滑膜导致的炎症,通常两边脚踝对称疼,早上起来关节僵硬超过30分钟是重要信号。2023年的研究证实,抗CCP抗体检测能帮着早期发现这个病。如果早上起床脚踝僵得动不了,一定要及时去做抗CCP抗体这类特异性检查。
四、骨关节炎:软骨磨没长骨刺,活动时疼还“响”
关节软骨是关节里的“缓冲垫”,磨薄甚至磨没后,骨头会多长出骨刺,关节间隙也会变窄——这种情况常见于60岁以上的人。拍X线片能看到骨刺、关节面变硬,活动的时候会有“机械性疼”(比如走一步疼一步),还可能发出弹响。可以选游泳这类对关节冲击小的运动,用护踝支具帮着稳定关节。
五、脚踝老疼该怎么办?教你一步步应对
- 先记好“疼痛日记”:写清楚疼的时间(比如早上还是晚上)、多久能缓解(比如歇1小时就好,还是疼一整天)、什么情况会诱发(比如走了1万步、吹了空调),还要注意有没有红肿热痛这些炎症表现——这些信息能帮医生更快找原因。
- 选对检查方式:想查软组织(比如滑膜、韧带)选MRI,想动态看积液变化选超声,想查骨头有没有骨刺、间隙变窄选X线片。
- 必要的抽血检查:查血尿酸排除痛风,查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帮着诊断自身免疫性关节炎,查CRP和ESR能看出炎症严不严重(数值越高炎症越活跃)。
- 急性期先按RICE原则处理:休息(别让脚踝负重)、冰敷(用冰袋裹毛巾敷,每次15-20分钟)、加压(用弹性绷带轻轻裹住脚踝)、抬高(把脚抬到比心脏高的位置,比如垫个枕头)。慢性疼可以用中药热敷改善血液循环。
- 康复训练要坚持:每天做踝泵运动——像踩油门或刹车那样上下勾脚、绷脚,再活动活动脚踝;用弹力带做渐进性抗阻训练,慢慢加强脚踝周围的肌肉力量(肌肉强了能稳关节)。
如果脚踝疼超过14天还不好,或者关节变歪、变形了,一定要找骨科或风湿科医生看看。关节镜检查能直接看到滑膜的情况,抽点关节液化验能分清是哪种炎症。日常要注意控制体重(体重重10斤,脚踝多承30斤压力),选减震好的鞋子(比如软底或带气垫的运动鞋),别长时间站着或跑跳,学会保护关节,才能少遭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