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转移别大意!早期识别阑尾炎避免并发症风险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09-04 16:40:46 - 阅读时长3分钟 - 1434字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识别技巧、最新诊断技术进展及就医决策要点,帮助公众掌握"黄金6小时"识别法则,通过生活化场景解析提升疾病认知,避免误诊漏诊风险。
阑尾炎腹痛鉴别急诊医学超声检查腹腔镜
腹痛转移别大意!早期识别阑尾炎避免并发症风险

很多人都有过腹部不舒服的情况,背后可能藏着不同原因,其中急性阑尾炎是很常见的急腹症,全球每年大概有7000万人受它影响。要注意的是,它早期症状不太典型,约80%患者刚开始的表现和胃炎、肠炎这些消化病差不多,所以了解它的典型表现和现在的诊断方法,能帮我们早点发现问题,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疼痛演变的临床特征

典型的阑尾炎疼痛会分阶段变化。刚开始的0-6小时,疼痛大多在肚脐周围,是闷闷的痛,说不清楚具体位置,还常伴着恶心。等炎症发展到6-12小时,疼痛会慢慢转移到右下腹一个叫“麦氏点”的位置——就是右胯骨尖(右髂前上棘)和肚脐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这种“转移性腹痛”是阑尾炎很典型的信号,对诊断很有帮助。这时候疼痛会从一直闷痛变成尖锐的痛,咳嗽或者换姿势(比如翻身、走路)的时候会更疼。医生检查的时候,会发现右下腹有压痛、反跳痛(压下去松开的瞬间更疼)和肚子发硬的情况,这三个表现叫“三联征”,大概75%的患者会有反跳痛。

除了疼痛,一些伴随症状也能帮着判断:大概65%的患者会有点低烧,体温在37.3-38.5℃之间,烧得越高往往说明炎症越重;75%的人会恶心、呕吐,但一般吐不超过3次;像孕妇这种特殊情况,可能会觉得腰跟着酸。医生有时候会做个“闭孔肌试验”帮忙判断:让你躺着把腿弯起来(屈膝屈髋),然后轻轻转腿,如果右下腹疼,可能说明阑尾靠闭孔内肌比较近。

现代诊断技术进展

做检查的时候,血常规是最基础的筛查手段。研究发现,约85%的患者白细胞会升高(数值在10-18×10⁹/L之间),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超过80%。不过要注意,有15%左右的健康人白细胞也会有生理性波动,得结合症状和其他检查一起看。

影像检查能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腹部超声是首选,用5-10MHz的高频探头能清楚看到肿起来的阑尾,2023年《外科学杂志》的研究说,它的敏感度(也就是能查出来的概率)达94%,特别适合孩子、青少年和孕妇。如果病情比较复杂,可能会用CT检查,多排螺旋CT的薄层扫描能看到阑尾肿了、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这些细节,连直径不到0.5cm的微小病变都能查到90%。

还有一些前沿技术,比如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现在一些三甲医院在用,对早期阑尾炎的识别率能到98%,特别适合怕辐射的人(比如孕妇)。腹腔镜检查虽然是有创的,但2022年改进的经肚脐单孔技术,切口只有0.3cm,既能直接看阑尾的样子,还能取组织做病理,同时能治疗。

临床决策路径

如果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而且持续超过4小时,一定要赶紧去急诊评估。要注意观察疼是不是越来越厉害,能不能正常活动,医生检查有没有反跳痛、压痛、肚子发硬这三个表现。如果这三个都有,建议2小时内完成影像检查,及时手术能让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70%。

一些特殊人群要特别警惕:糖尿病患者因为神经病变,可能疼得不太明显,容易忽略;老人反应比较慢,可能不怎么发烧,症状看起来轻但实际病情重;孕妇因为子宫变大,阑尾的位置会往上、往旁边移,得用超声动态观察才能准确判断。

预防的话,平时要注意:规律吃饭后1小时内别做剧烈运动,比如跑步、跳绳;少暴饮暴食,别一次吃太多太杂,这样能让阑尾炎的发病率下降40%。

如果右下腹一直疼,还伴着恶心、呕吐这些消化问题,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全面检查。现在的诊断技术加上典型的症状(比如转移性腹痛、反跳痛),能帮我们早点认出阑尾炎。记住:疼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示,及时去正规医院规范治疗,才是避免病情恶化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