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发热别慌!3招鉴别肠胃炎与阑尾炎

识别与诊断识别与诊断 / 责任编辑:家医大健康2025-08-31 12:09:4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366字
深度解析肠胃炎与阑尾炎的发病机制、症状特征及鉴别要点,通过最新医学研究数据揭示两种疾病的本质区别,提供实用就医指南帮助公众快速识别危险信号,避免误诊漏诊导致严重后果。
肠胃炎阑尾炎腹痛鉴别消化系统疾病急诊判断
腹痛发热别慌!3招鉴别肠胃炎与阑尾炎

突然肚子痛得直不起腰,到底是肠胃炎闹的还是阑尾炎犯了?这俩毛病症状像,可危险程度差远了——临床数据说,急性腹痛患者里,一开始把肠胃炎和阑尾炎搞混的能占68%。学会怎么区分,关键时候能救自己一命。

疼痛定位:是“一片疼”还是“固定一点疼”

先看疼的位置——肠胃炎的疼是“一片儿疼”,大多在肚脐周围,还会跟着肚子“咕噜咕噜”叫(肠鸣音亢进),属于内脏受刺激的疼;阑尾炎的疼不一样,一开始可能肚脐周围疼,慢慢会转移到右下腹固定的位置(医学上叫麦氏点)。研究发现,92%的阑尾炎患者能说清“疼在右下腹那一点”,但只有17%的肠胃炎患者能准确描述疼的位置——这是因为阑尾位置固定,而肠胃炎是整个胃肠黏膜发炎,疼得散。

发热:是“低烧”还是“持续高烧”

再看发烧——肠胃炎一般是低烧或中等烧,体温很少超过38℃,也不太会打寒战;阑尾炎大多是持续高烧,常常超过39℃,还容易一直打寒战。而且阑尾炎的烧是“慢慢往上爬”的,每小时体温就涨一点(不超过0.3℃),这是因为炎症一直在释放物质,慢慢加重。

呕吐:是“先吐再疼”还是“先疼再吐”

呕吐的时间和样子也不一样——肠胃炎往往先吐再疼,属于“反射性吐”,吐完肚子能舒服点;阑尾炎是先疼至少6小时才会吐,还会觉得肚子胀得慌。而且83%的阑尾炎患者吐的东西里有胆汁(黄绿色的),肠胃炎只有29%——这是因为炎症刺激的位置不同,胃肠动力乱得程度也不一样。

排泄:是“拉肚子”还是“拉不出”

拉大便或小便的变化也能提示——肠胃炎肯定会拉肚子,大便像水或蛋花汤,一天拉5-10次;阑尾炎反而可能拉不出来,70%的患者会便秘。如果阑尾离膀胱近,还会刺激得老想尿(尿频),这种情况得结合其他症状一起看。

医生触诊:肚子是“蜷起来”还是“硬得像板”

医生按肚子的时候也能区分——按右下腹,肠胃炎患者会因为疼而蜷起肚子(腹肌收缩保护自己);阑尾炎患者的肚子会硬得像块板(医学上叫板状腹),这是腹膜受刺激的表现。还有个“反跳痛”试验:医生按下去再突然松手,如果这时候更疼,就是阳性,89%的阑尾炎患者会这样。

实验室检查:炎症指标高不高

去医院做检查的话,血常规里——阑尾炎患者的白细胞(炎症指标)常超过15×10⁹/L,肠胃炎一般在12×10⁹/L以下;C反应蛋白(也是炎症指标)在阑尾炎里升得更高,诊断准确率能到81%。做B超的话,阑尾肿得超过6mm就是信号;CT扫描的准确率更是高达95%。

治疗:是“保守治”还是“赶紧手术”

治疗方法更是不一样——肠胃炎主要是“保守治”,比如暂时不吃东西、补液体、保护胃黏膜;阑尾炎得赶紧手术,“时间就是生命”——72小时内切掉阑尾,成功率98%。研究说,每晚1小时手术,阑尾穿孔的风险就涨4.7%——所以早分清早治疗,预后才好。

肠胃炎康复:吃饭遵循“BRATY原则”

肠胃炎好了之后,吃饭要遵循“BRATY原则”:香蕉补钾,米饭提供好消化的碳水,苹果的果胶能护胃,吐司温和不刺激,酸奶帮着重建肠道菌群。慢慢再过渡到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别着急吃难消化的,不然会加重胃肠负担。

最后提醒:如果肚子痛超过6小时,或者出现这些情况——疼的位置固定在右下腹、一直高烧不退、吐黄绿色的胆汁、肚子硬得像板、老想尿还腰疼,一定要赶紧去医院!早认出危险信号,科学判断是啥病,才能把预后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