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疼还伴随发烧,是身体发出的重要健康警报。当蛀牙发展到根尖周炎时,细菌会突破牙髓的保护,引发全身免疫反应,这种局部感染带来的全身问题需要多方面处理。根据最新的口腔感染诊疗指南,牙源性感染引起的发烧里,约65%的患者可能有潜在的间隙感染风险。
感染进展的免疫应答机制
牙根尖周围的组织里有很多血管和神经。当蛀牙发展到牙髓坏死时,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细菌会沿着根管扩散。坏死牙髓里的内毒素会激活体内的巨噬细胞,释放出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这些炎性物质——它们不仅会导致局部骨头破坏,还会影响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让人发烧。临床观察发现,体温超过38.3℃时,约40%的患者会出现C反应蛋白(一种炎症指标)明显升高。
感染扩散的三个阶段风险
没得到处理的根尖周炎会一步步扩散:第一阶段(0-3天)会先出现牙槽窝周围的蜂窝织炎,表现为牙龈红肿、咬东西疼;第二阶段(3-5天)感染会突破骨头外层,进入颌面部的间隙,约28%的患者会引发眶下间隙感染;第三阶段(5天以上)可能发展成脓毒症,细菌栓子通过翼静脉丛进入颅内血管的风险会增加5倍。影像学研究证实,下颌第三磨牙(智齿)部位的感染更容易快速扩散到深部间隙。
根管治疗的时机和关键
现在的牙体保存治疗很重视感染控制的“窗口期”。显微根管治疗用放大设备能清除98%以上的根管内细菌,再配合超声冲洗和氢氧化钙封药,能有效减少根尖渗出液里的细菌数量。临床数据显示,在出现发烧症状72小时内完成根管预备的患者,急性期的炎症指标下降速度能快40%。做完治疗后要配合冰敷,吃流质食物,避免用牙齿咬硬东西刺激局部,加重水肿。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当出现全身感染症状时,抗菌药物的选择要遵循阶梯原则,初始会选能覆盖革兰氏阳性球菌和厌氧菌的药物。根据2023年的牙源性感染治疗共识,如果出现局限性脓肿,优先做外科引流,而不是延长抗生素的使用时间。药物要用到体温正常后48小时,总疗程一般不超过7天。需要提醒的是,抗菌药物不能代替根管治疗,只是综合治疗的辅助手段。
急性期的家庭处理方法
在去医院之前,可以按以下步骤处理:首先用0.12%的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清洁口腔,每次含30秒,连漱3次;局部冷敷要用间断冰敷的方法,每次15分钟,间隔1小时;躺着的时候尽量半坐起来,能减轻面部静脉的压力;饮食要吃温度低于37℃的流质食物,别吃辛辣刺激的东西,不然会引发疼痛。特别要注意:千万别自己挤肿胀的地方,也别用热敷,不然会加快感染扩散。
预防性的口腔保健要做到这几点——每6-8个月做一次数字化全景牙片检查,发现邻面蛀牙要及时补;用软毛牙刷,用圆弧刷牙法,每天用牙线清理后牙的牙缝;如果持续钝痛超过24小时,要立刻去医院做牙髓活力测试和拍片检查。早期处理能让85%以上的急性根尖周炎患者避免出现全身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