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韧带损伤的恢复时间因人而异,主要和损伤轻重、治疗是否及时、康复方法对不对有关。医学界通常用三级分类法判断损伤轻重,再针对性治疗。
损伤分级与大概恢复时间
一级扭伤(轻度)
韧带纤维有点拉伸或者少量小撕裂,关节还能保持稳定,主要表现是局部有点肿、按压疼。用冰敷、加压包扎、短期不动胳膊这些基础方法,2-6周左右就能慢慢恢复功能。
二级撕裂(中度)
有30%-70%的韧带纤维断了,会有明显的肿、青紫色瘀斑,关节动起来也受限制。得用支具固定3-6周,再配合慢慢加量的物理治疗,完全好大概要3-4个月。这阶段要注意防止关节僵住或者肌肉萎缩。
三级断裂(重度)
韧带完全断了,关节会特别不稳定,还常伴着关节脱臼。主要得做手术重建韧带,术后要固定4-6周,之后再做3-6个月的系统康复训练。术后有没有并发症,直接影响最后能不能恢复好。
影响恢复的关键因素
身体条件
年龄和平时的健康状况对恢复速度影响很大。年轻人组织修复能力强,比中老年人恢复得快;平时经常运动的人,肌肉能更好保护关节,恢复效果可能更好。
受伤部位
不同关节的血液供应情况直接影响愈合速度。比如肘关节周围的韧带血液供应多,比血液供应少的肩关节盂肱韧带恢复得快。这种差别可能让同样程度的损伤,恢复时间差20%左右。
治疗方法对不对
按标准方法治疗能明显加快恢复。受伤急性期用休息、冰敷、加压、抬高这四个方法,能把炎症反应的时间缩短1-2天;及时做物理治疗能让关节更快恢复活动,要是康复方法错了,恢复时间会变长。
科学康复的方法
先做准确评估
受伤后要做标准评估:比如固定靠近身体的一端胳膊,轻轻动远端的部分,看看关节稳不稳,判断损伤程度。如果动的时候关节晃得不正常或者很疼,得赶紧去医院,专业评估能减少误诊。
分阶段康复
- 急性期(头3天):尽量别动受伤的胳膊,控制炎症;
- 亚急性期(3天到3周):慢慢做肌肉收缩但不带动关节动的训练,防止肌肉萎缩;
- 慢性期(3周后):慢慢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力量训练。
每个阶段的训练强度要慢慢加,每次加的量别超过上次的30%。
注意营养
每天蛋白质要吃到每公斤体重1.2-1.6克(比如60公斤的人每天吃72-96克蛋白质),还要保证每天吃100-200毫克维生素C(大概1-2个橙子的量)。合理的营养能促进胶原蛋白生成,帮韧带修复,但要少吃高糖食物,不然会影响炎症修复。
这些情况要马上找医生
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得立即去医院:
- 关节看起来变形或者肿得特别厉害(可能是脱臼了);
- 胳膊感觉麻、疼或者握东西的力气明显变小(可能伤了神经或血管);
- 受伤24小时内一直没法动胳膊(可能有严重的血肿);
- 晚上不动的时候疼得越来越厉害(要小心骨筋膜室综合征,这是急症)。
现在用MRI能准确判断损伤程度,比只用医生手法检查更准。早确诊才能早用对治疗方法,恢复得更快。
恢复到什么程度能正常活动
想回到日常活动或者运动,得满足这几个条件:
- 关节能活动的范围恢复到没受伤那侧的90%以上;
- 肌肉力量达到没受伤那侧的80%(比如没受伤的胳膊能举5公斤,受伤的得能举4公斤);
- 单脚站或者做平衡动作能保持30秒以上;
- 运动时疼的程度用VAS量表评低于3分(大概是有点疼但能忍受)。
恢复运动要慢慢过渡:刚开始可以选对关节冲击小的运动,比如游泳;2周后改成中等强度的,比如骑自行车;4周后再试试跑步这类高冲击的运动。每次运动后要看看关节有没有反应,如果肿得明显,就先停下,调整运动方案。
胳膊韧带损伤的恢复时间虽然有个体差异,但只要及时准确诊断、按阶段康复、注意营养和休息,大部分人都能慢慢恢复正常功能。如果出现紧急情况,一定要马上找医生,别耽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