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背突然长了个硬包还跟着疼,要警惕背后可能的健康问题。2023年《骨科临床研究》的数据显示,门诊里因足部肿痛来就诊的患者中,38%是腱鞘囊肿这类软组织问题,真正骨头出问题的只有12%。想要有效解决,先得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常见原因有哪些?
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是关节腔里的滑膜组织因为压力高鼓出来的囊性包块,里面是透明胶冻样的液体。研究发现,这种囊肿和COL5A1基因的突变有关联,长期穿高跟鞋或者经常运动的人更容易得。典型表现有这几个:摸起来是有弹性的包块(一般1-3厘米大);用手电筒照能看到里面有液体波动;动关节的时候,包块大小会跟着变;站久了或者走路多了,疼痛会更厉害。
骨质增生
中老年人常见的是距骨前缘长骨刺,拍X线能看到骨头边缘长了刺状或嘴唇样的骨赘,这是关节软骨老化后,骨头为了代偿才长出来的。2022年《足踝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长骨赘的概率是健康人的2.3倍。典型表现是:固定位置一直隐隐的疼;骨头突出的地方推不动;穿鞋子磨到会红肿;晚上疼得更明显。
滑囊炎
滑囊炎是足背肌腱和皮肤之间的滑液囊发炎了,会肿起来,按的时候疼。常见原因有长期摩擦、受伤或者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的时候,皮肤会发红、发烫,肿得更明显。
怎么区分这些问题?
想准确判断,主要看三个关键点:第一,能不能推动——腱鞘囊肿能轻轻推动,骨质增生推不动;第二,照光透不透过——囊肿用手电筒照能透光,骨赘透不过;第三,挤一下囊肿远端,能看到它变小或变大。2021年的研究发现,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软组织肿块的准确率能到90%,医生一般会先建议做这个检查。
该怎么治疗?
先试保守治疗(适合刚发病3个月内的情况)
- 固定支撑:用碳纤维材质的足弓支撑垫,减少关节的不正常活动;
- 物理治疗:每天做15分钟低能量激光照射,能减少体内的炎症因子;
- 手法按摩:找专业医生做“米字操”按摩,别自己随便挤;
- 药物辅助:外用抗炎止痛的凝胶,再配合关节腔里打玻璃酸钠。
什么时候需要更积极的治疗?
如果出现这几种情况,可以考虑侵入性治疗:1. 保守治疗3个月没效果;2. 压迫到神经或血管,比如脚麻、发凉;3. 影响正常走路、穿鞋。做穿刺的时候用超声引导,准确率能到92%,再加上臭氧注射,复发的概率能降45%。微创关节镜手术平均住3天院,术后6周就能慢慢恢复日常活动。
怎么防止再犯?
- 选对鞋子:选前脚掌宽、有1-2厘米坡跟的减压鞋,别挤脚;
- 调整运动:把跑步换成椭圆机锻炼,减少对脚的冲击;
- 控制体重:BMI每降1个点,脚承受的压力能少4公斤;
- 康复训练:每天做毛巾拉伸操,保持踝关节能背屈20度的活动范围。
总的来说,脚背突然长硬包还疼,先别慌,先观察包块的情况,及时找医生做检查。大部分情况可以先试保守治疗,实在不行再考虑微创。平时注意选鞋、调整运动、控制体重,就能有效降低复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