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后,石膏固定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但石膏类型的选择、固定期间的护理、拆石膏后的康复都有讲究,需要根据骨折情况和身体状态来调整。
一、石膏固定的两种类型,选对才管用
踝关节骨折后,石膏固定主要分两种:
- 石膏托:用多层石膏绷带折叠而成,能调整松紧,适合骨折初期肿胀阶段——半开放的设计方便观察脚的血液循环,比如皮肤温度、颜色有没有变化,要是肿得厉害还能及时松开调整。
- 石膏管型:用石膏绷带螺旋缠绕成360度包裹的形状,固定力度比石膏托强40%左右,适合骨折复位后需要更稳定固定的情况。有研究显示,移位型骨折用管型石膏,二次移位的风险能降低15%。
二、固定期间,做好3件事避免出问题
石膏固定不是“绑上就完事”,日常护理要重点关注3点:
- 每天查3次血液循环:看看脚趾颜色有没有变紫、发白,按一下甲床(指甲盖下面的肉),正常情况下2秒内会恢复红润。如果脚一直肿、发麻刺痛,得赶紧找医生调整石膏松紧——这可能是血液循环受压迫的信号。
- 抬高患肢消肿胀:躺着时把伤腿垫高15-20厘米(比如用枕头垫在小腿下),让脚后跟悬空;坐着时让伤腿高于心脏位置(比如放在矮凳子上)。按规范垫高,肿胀消退速度能快30%。
- 循序渐进练康复:固定第一周可以做股四头肌收缩(大腿前面的肌肉绷紧,保持5秒,10次一组);两周后加膝关节屈伸练习——通过肌肉收缩像“泵”一样促进血液流动,预防深静脉血栓。
三、常见问题别慌,这么处理就对了
- 皮肤痒别乱抓:石膏里面痒是正常的,但千万别用筷子、指甲刀之类的尖锐东西伸进去挠——容易划破皮肤感染。用吹风机冷风从石膏边缘吹进去,就能缓解痒感。
- 石膏裂了要更换:要是发现石膏有裂缝或变形,得马上换——断裂的石膏固定力会下降60%,起不到固定作用,反而可能加重骨折移位。
- 洗澡别泡石膏:淋浴时用双层塑料袋把伤腿包好,外面再套个弹性网套固定(防止塑料袋滑掉),泡水时间别超过10分钟——石膏遇水会变软,影响固定效果。
四、拆石膏后,分3阶段练康复
拆石膏不等于“完全好”,关节活动度和力量需要慢慢恢复,按阶段练更安全:
- 第1周(拆石膏1周内):重点做“踝泵运动”——脚用力往上勾(勾脚尖)、往下踩(绷脚尖),每天3组,每组15次,帮关节找回“灵活性”。
- 第2周:加弹力带抗阻训练——把弹力带套在脚上,做踝关节向内翻、向外翻的动作,增强脚踝周围肌肉的力量。
- 第3周起:练单脚站立平衡(扶着椅子或墙,单脚站10-15秒),慢慢过渡到慢速行走,逐步恢复正常活动。
有研究显示,按规范做康复,关节活动度能多恢复25%。
五、这些异常情况,立刻去医院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别犹豫,马上就医:
- 伤腿远端(比如脚趾)持续剧烈疼痛,吃止痛药也没用;
- 皮肤起水泡、发红溃烂;
- 脚趾动不了,还带着放射性刺痛(像电流一样串着疼)。
平时可以用软毛刷定期清理石膏边缘的碎渣,保持皮肤干燥——碎渣磨着皮肤容易发红、破溃。
总之,踝关节骨折后的石膏固定和康复,核心是“选对石膏、做好护理、规范训练、警惕异常”。不管是固定期间还是拆石膏后,都要严格听医生的指导,慢慢养、好好练,才能让脚踝恢复得更稳,减少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