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红灯"预警:肝炎本质解析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每天要处理500多种生化反应。当这台“机器”被病毒、酒精、药物这些“破坏分子”攻击时,肝细胞就会出现炎症——这就是肝炎的本质。现代医学把肝炎分成病毒性、酒精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等7种主要类型,其中病毒性肝炎占门诊量的60%以上。
全球乙肝病毒携带者大概占8.3%,过去十年里,脂肪性肝炎的发病率涨得特别快。值得注意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经成了中年人得肝病的第一原因,患病率超过了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路径全解析
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口腔再到肠胃的方式(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卫生条件差的地方。乙肝和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染,共用注射器、纹身器械这些高风险行为可能会感染。乙肝病毒能通过破了的口腔黏膜传染,但碰到完整的皮肤不会有事。
母婴传播是乙肝的重要途径,规范打疫苗加上免疫球蛋白,阻断成功的概率能超过98%。丁肝病毒得依附乙肝病毒才能活,同时感染两种病毒会大大增加得肝硬化的风险。
肝炎的早期识别信号
早期肝炎可能有这些表现:
- 持续低热:体温老在37.2-38℃之间,还伴着说不上来的关节疼;
- 特别累:早上起来没动心跳就比平时快,累了之后要好久才能缓过来;
- 消化不好:超过2个星期不想吃油腻的,胸口下方(剑突下)有烧得慌的感觉;
- 眼睛发黄:眼白变成像柠檬那样的黄,和吃太多胡萝卜导致的橘黄色不一样;
- 手掌红斑:手掌的大小鱼际(大拇指和小拇指下方的肉垫)出现一按就退色的红斑,也就是常说的“肝掌”。
要注意的是,约35%的慢性肝炎患者早期没什么明显症状。有数据显示,通过体检发现的没症状的肝损伤患者占了41%,所以定期查肝功能特别重要。
饮食调理的科学方案
肝受伤时,吃的方面要遵守三个原则:
- 补充抗氧化物质:每天吃300克深色蔬菜(比如菠菜、西兰花),维生素C尽量吃到200毫克;
- 合理吃蛋白质:每公斤体重每天吃1.2克优质蛋白,优先选鸡肉、鸭肉或者豆制品;
- 调整膳食纤维:每天吃30克膳食纤维,可溶性(比如燕麦里的)和不可溶性(比如蔬菜里的)的比例保持1:2。
推荐早餐:1个水煮蛋+1杯无糖豆浆+1份蓝莓燕麦粥。有研究发现,这样的早餐能帮着提高身体里谷胱甘肽的水平(一种保护肝脏的物质)。不过肝炎急性期要少吃点蛋白质,避免给肝脏增加代谢负担。
三级预防策略体系
预防肝炎要建好三道“防护墙”:
- 第一道:打疫苗。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要打乙肝疫苗,成年人最好定期查一下抗体水平,如果抗体不够就补打;
- 第二道:注意行为。剃须刀、牙刷这些个人用品要自己用自己的,做医疗美容(比如纹身、打耳洞)的时候,得确认器械是消过毒的;
- 第三道:管理代谢。腰臀比要控制在0.9以下(男性),体重指数(BMI)保持在18.5-24之间,避免肥胖。
长期吃药的人,最好每3个月查一次肝功能。最新的临床指南建议,吃他汀类药物的人可以考虑补点辅酶Q10,降低药物伤肝的风险。
总之,肝炎是肝脏受到伤害后的炎症反应,不管是哪种类型,早发现、早预防都能有效降低伤害。平时注意饮食健康、定期体检、做好防护,才能保护好我们的肝脏,让这台“化工厂”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