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负责解毒、合成蛋白质、储存能量等多项关键工作。我们常做的肝功能检查,就是通过血液中特定物质的浓度变化,早期发现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等问题——其中胆红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这三项,是判断肝脏健康的“核心指标”。
胆红素升高:黄疸的“信号弹”
胆红素是红细胞代谢后的产物,总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一般是3.4-20.5μmol/L。体检报告里胆红素偏高,可能对应四种常见情况:
- 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受损后,胆红素没法正常代谢,会导致直接(经过肝脏处理的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没经过肝脏处理的)一起升高,常见于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这些问题。
- 梗阻性黄疸:胆管被结石、肿瘤压迫堵住了,胆汁排不出去,直接胆红素占比会超过60%,典型表现就是皮肤发痒、大便变成陶土色(像黏土一样发白)。
- 溶血性黄疸:红细胞大量破坏,间接胆红素会明显升高,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吉尔伯特综合征(一种良性遗传病),可能伴随贫血、脾脏肿大。
- 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比如吉尔伯特综合征,是良性的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大概5%的人有这情况,不用特殊治疗。
提示:如果只是胆红素轻度升高(<85μmol/L),而且主要是间接胆红素高,建议复查时加做网织红细胞计数,排除溶血问题。
转氨酶异常:肝细胞损伤的“警示灯”
ALT和AST是反映肝细胞“完整性”的敏感指标——一般来说,ALT正常不超过40U/L,AST不超过37U/L,如果数值超过正常上限2倍(比如ALT>80U/L),就得重点关注了。
ALT升高的常见原因:
- 病毒性肝炎(比如乙肝、丙肝)会让ALT显著升高(可能到200-500U/L);
-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话,ALT/AST比值会大于1,常伴随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这些代谢综合征问题;
- 药物性肝损伤:某些抗生素、降脂药可能引发ALT异常,停了药大多能恢复正常。
AST升高的特殊意义:
AST不止存在于肝脏,心肌、骨骼肌里也有。如果AST/ALT比值超过2,要首先考虑酒精性肝病;要是AST超过1000U/L,得赶紧排查急性肝损伤、休克这些严重情况。
重要提示:转氨酶升高超过500U/L时,必须及时就医,排查急性肝炎、胆道疾病等紧急问题。
指标异常?按这三步应对
发现肝功能异常,建议按“三步走”处理:
- 先排除干扰因素:想想检查前有没有没空腹、最近有没有喝酒、做过剧烈运动,或者吃了什么药物——这些都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
- 复查确认异常:间隔1-2周再查一次肝功能,同时完善乙肝两对半、肝胆B超等检查,明确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 分级处理别慌:
- 轻度异常(ALT<80U/L):先调整生活方式,比如戒酒、控制体重、规律作息;
- 中重度异常(ALT≥80U/L):及时去医院,做肝纤维化检测、病毒载量等检查,找清楚原因;
- 任何指标持续异常超过3个月:一定要启动病因学诊断,别拖延。
保护肝脏,做好这5点
想要肝脏健康,日常要注意:
- 限酒:每天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约350ml啤酒,或100ml红酒);
- 定期筛查:每年至少做1次肝功能检查;
- 吃药注意肝毒性:用任何药物前,先看说明书有没有“肝损伤”提示,别乱吃药;
- 控制体重:保持BMI在18.5-24之间(比如身高1.7米,体重别超过68公斤);
- 打疫苗: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预防病毒性肝炎。
总的来说,肝功能检查里的胆红素、ALT、AST这三项“核心指标”,是肝脏健康的“晴雨表”。要是指标异常,先按“排除干扰-复查确认-分级处理”的步骤来,别盲目恐慌;平时做好限酒、控体重、定期筛查这些“小事”,才能让肝脏一直保持“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