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不舒服是生活里很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当出现持续腹痛+腹泻的时候,得警惕四类常见病因——它们的表现、处理方式差别很大,只有科学鉴别、找对原因,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一、寄生虫感染:卫生没做好可能“招虫”
如果生活在卫生条件差的环境里,或接触过不干净的食物、水,蛔虫、绦虫这类寄生虫可能跑到肠道“安家”。它们会摩擦肠道黏膜,还会产生代谢废物干扰肠道功能——温暖潮湿的地区寄生虫更易繁殖,需特别警惕。
典型表现有三个:进食后1-2小时脐周阵发性疼痛;粪便中可见白色节段或蠕动虫体;长期体重减轻、营养不良。
确诊需通过粪便检查找寄生虫或虫卵,治疗需遵医嘱按疗程使用驱虫方案,后续需复查确认清除效果。
二、急性感染性肠炎:病毒/细菌“作乱”,常扎堆发作
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有明显季节性,比如诺如病毒偏好秋冬、沙门氏菌易随变质食物传播,还可能引发群体性腹泻。数据显示,病毒性胃肠炎占急性腹泻病例的大多数。
主要症状是“突发且激烈”:中上腹绞痛、水样泻,伴随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反应。
这类病多为自限性,核心是补充电解质(如淡盐水)防止脱水;若腹泻超过72小时未缓解,或出现严重脱水(尿少、口唇干燥),需及时查病原学。
三、功能性肠病:压力大可能“闹肚子”
肠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与精神压力密切相关——现代生活节奏快、焦虑情绪多,该病发病率也在上升。
典型特征是“症状随情绪变”:腹痛伴随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肚子胀、总有“拉不干净”的感觉;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会加重。
治疗以调整生活方式为主:增加膳食纤维(如全谷物、绿叶菜)、补充益生菌,同时配合心理放松(如深呼吸、冥想)缓解压力。
四、炎症性肠病:慢性反复,需长期管理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属于慢性复发性疾病,近年发病率持续上升,青壮年是高发人群。
典型表现是“反复发作”:左下腹持续性疼痛;粪便带黏液脓血;伴随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确诊需做肠镜+组织活检,治疗需消化科医生制定长期方案,定期监测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不能自行停药。
出现持续腹痛腹泻,先这么办
遇到问题不用慌,按以下步骤初步处理:
- 记症状:写下疼痛位置(脐周/左下腹)、发作时间(餐后/空腹)、排便特征(水样/带血/黏液);
- 查饮食:记录前72小时吃的食物(如生冷海鲜、变质剩菜),排查可疑诱因;
- 吃好消化的:暂时选低纤维食物(香蕉、米饭、苹果泥),减轻肠道负担;
- 立即就医的情况:出现血便、持续发热(超过3天)、进行性消瘦;
- 该做的检查:按需做粪便常规、血常规、肠镜或腹部超声。
预防肠道问题,关键是这3点
想让肠道“不闹脾气”,基础防护要做好:
- 讲卫生:餐前便后用肥皂/洗手液洗手,处理生肉、生鲜后彻底清洁双手;
- 吃安全:食物要充分做熟(肉类中心温度≥75℃),蔬果吃前用流水冲1-2分钟;
- 生活规律:不熬夜(每天睡7-8小时)、适量运动(散步/瑜伽),每天15分钟深呼吸放松压力。
如果腹痛腹泻超过两周没缓解,一定要重视!及时去消化专科做系统检查(如肠镜、大便培养),明确病因后再针对性治疗——“硬扛”可能把小问题拖成慢性病。说到底,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吃安全食物、规律生活,才是预防肠道疾病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