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治疗后听力下降?三步应对听觉损伤

治疗与康复治疗与康复 / 责任编辑:家医大健康2025-10-19 16:06:14 - 阅读时长3分钟 - 1422字
鼻咽癌放化疗后出现听力障碍可通过精准分型实施针对性干预,神经修复治疗、中耳积液处理及居家康复训练三方面综合管理,有助于改善听觉功能并提升生活质量
鼻咽癌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听力障碍耳蜗神经损伤中耳积液甲钴胺银杏叶提取物鼓膜穿刺术听力康复训练
鼻咽癌治疗后听力下降?三步应对听觉损伤

鼻咽癌患者在放化疗期间,约60%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听力问题——比如听不清高频的鸟叫、手机铃声,或是耳朵像塞了团湿棉花,听声音发闷、有回声。这其实是治疗相关性听觉损伤,主要和耳部结构受辐射损伤,或是药物毒性累积有关。不过不用慌,只要明确损伤类型、系统干预,大部分情况能有效管理。

先分类型:搞清楚听力问题的“源头”

要解决听力问题,得先分清是哪类损伤。一类是神经性听力损伤:多因为耳蜗神经被辐射伤到,或是药物影响了耳朵里的神经,表现为高频声音(比如尖锐的铃声、女性的高音)听不清楚;另一类是分泌性中耳炎:因为连接鼻子和耳朵的咽鼓管功能不好,中耳里积了水,就像耳朵里灌了水,听声音发闷、有回声,属于传导性听力下降。医生通常会用纯音测听(测能听到的最小声音)、声导抗(测耳朵里的压力)、耳内镜(直接看耳朵内部)来区分——比如中耳积液的话,声导抗会显示“B型曲线”,耳朵的声反射也会消失,很好辨认。

神经性损伤:帮神经“修修补补”

针对神经性听力损伤,重点是帮神经修复和保护。比如用神经营养支持促进神经外面的“保护层”(髓鞘)再生;用改善微循环的方法让内耳的神经得到更多血液供应;还有神经保护治疗,增强神经细胞里“能量工厂”(线粒体)的功能,对抗氧化损伤。这些治疗需要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疗程通常持续3-6个月,慢慢来帮神经恢复。

中耳积液:一步步“排积水、通管子”

如果是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水),要按“阶梯”处理:第一步先试试保守治疗:用黏液促排剂帮中耳里的积液排出来,配合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减轻咽鼓管的肿胀,让管子重新通起来;如果积液一直消不掉,就做鼓膜穿刺引流——门诊就能做,把中耳里的积水抽出来;要是咽鼓管老堵着,可能需要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用球囊把狭窄的咽鼓管撑开,术后还要练习“自动吹张”(比如捏着鼻子轻轻鼓气),帮管子保持通畅。治疗期间要定期用耳内镜复查,看看鼓膜的颜色(比如有没有发红、发暗)和光锥(耳朵里的反光区)有没有恢复,确保积水没再复发。

居家康复:自己帮自己“练听力”

除了医院的治疗,居家管理也很重要,要做好3件事:

  • 环境适应:用分贝计测测家里的噪音,背景噪音要低于55分贝(大概正常人说话的音量),别接触超过85分贝的声音(比如电锯、广场舞的大喇叭),避免再伤耳朵;
  • 听觉训练:每天用收音机练30分钟辨音——从单字、单词(比如“啊”“苹果”)开始,慢慢过渡到复杂的句子(比如新闻、故事),帮耳朵重新习惯“听清楚”;
  • 营养支持:多吃点含镁、锌的食物,比如南瓜子、牡蛎,这些微量元素能增强耳蜗(耳朵里管听力的“小蜗牛”)的抗损伤能力。

建议每3个月做一次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动态看看听力有没有进步。

这些注意事项要记牢

治疗期间还有几个关键点:如果突然听力下降(比如一下子听不清别人说话),一定要在72小时内找医生做类固醇鼓室灌注——越早处理效果越好;戴助听器要找专业验配师,别随便买,不然可能越戴越伤耳朵;如果耳鸣还伴眩晕(天旋地转),得排查是不是前庭系统(管平衡的部分)受伤了,别大意。

所有干预措施都要在多学科团队(耳鼻喉科、肿瘤科、康复科一起)指导下做,定期随访调整方案,慢慢把听觉通路的功能重建起来。

总的来说,鼻咽癌放化疗后的听力问题不是“没法治”,关键是先“分清楚类型”,再“针对性处理”——修复神经、排积水、居家练听力,跟着医生的步骤来,大部分患者能慢慢改善听力,重新听清生活里的声音。